平江路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平江府置,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吴县、长洲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苏州、常熟、昆山、吴江、吴县等市县和上海市西北部地。明初改为苏州府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升平江府置,治吴县和长洲县(均今江苏苏州市)。属浙江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苏州、常熟、吴江、昆山、太仓等市和上海市的嘉定、宝山等区。明初改为苏州府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平江府置,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吴县、长洲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苏州、常熟、昆山、吴江、吴县等市县和上海市西北部地。明初改为苏州府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升平江府置,治吴县和长洲县(均今江苏苏州市)。属浙江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苏州、常熟、吴江、昆山、太仓等市和上海市的嘉定、宝山等区。明初改为苏州府。
即今江苏靖江市南八圩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靖江县:“八圩镇在城南一十五里。”在江苏省靖江市南部,南濒长江。面积32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公所桥,人口3000。镇以境内八圩港命名。19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郑和群礁的南部边缘,北距太平岛 11.25海里。为椭圆形小岛,面积约0.08平方公里。岛上林木茂盛。中国渔民向称南乙或南密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伊岛。1947年改名鸿庥岛
金明昌六年 (1195) 改怀柔县置,为顺州治。治所即今北京市顺义县。因在温榆水之北而得名。元废。古县名。金明昌六年(1195年)改怀柔县置,治今北京市顺义区。为顺州治。元废县入州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安养县置,属襄阳郡。治所即今湖北襄樊市 (樊城)。贞元二十一年(805) 改置邓城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安养县置,治今湖北省襄樊市北。属襄阳郡。贞元二十一年(8
明置。在今广西武宣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武宣县:仙山驿“在县南。自浔州府经大藤峡至县,又北出象州之通道也”。
①或作补陀落迦山。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东北莲花洋中之普陀山。宋 《宝庆四明志》 卷20昌国县: “普陀洛迦山在东海中,佛书所谓海岸孤绝处也。” 今系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。“普陀洛迦”,梵文意为 “小白
一名少水,即今山西东南部之沁河。源出沁源县北绵山二郎神沟,南流经安泽、沁水、阳城诸县,入河南济源市境,东流至武陟县南入黄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党郡谷远县:“羊头山世靡谷,沁水所出,东南至荥阳入河。”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隆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山平省西北。贞观元年 (627) 属峰州。寻废入嘉宁县。古县名。东汉建武十九年(43年)置,治今越南河内市东英县古螺。属交趾郡。三国吴属武平郡。南朝梁
即今吉林省永吉县治。1970年永吉县迁治于此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5:吉林府西南“四十里口前屯”。《吉林乡土志》:“口前东北有二山,东西相对如门,而口前适居其前。又街前有陡山两座相峙,如天造地设,扼
①秦置,属恒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井陉县(微水镇)西北北陉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恒州。大业初属恒山郡。唐属恒州。北宋属真定府,熙宁六年(1073)废。八年(1075)复置,并迁治今井陉县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