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卢军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开元七年(719)升平卢军使置,为玄宗时十节度使之一。治所在营州(今辽宁朝阳市)。领平卢、卢龙二军,榆关等守捉及安东都护府,屯营、平二州境,相当今河北滦河下游以东,辽宁大凌河以西地区。安禄山反叛,即以此为根据地之一。上元二年(761)移治青州(今山东青州市),号淄青平卢节度使。贞元四年徙治郓州(今山东东平县西北)。元和十四年(819)还治青州。五代梁复称平卢,后晋废。后汉复置。北宋初废。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开元七年(719)升平卢军使置,为玄宗时十节度使之一。治所在营州(今辽宁朝阳市)。领平卢、卢龙二军,榆关等守捉及安东都护府,屯营、平二州境,相当今河北滦河下游以东,辽宁大凌河以西地区。安禄山反叛,即以此为根据地之一。上元二年(761)移治青州(今山东青州市),号淄青平卢节度使。贞元四年徙治郓州(今山东东平县西北)。元和十四年(819)还治青州。五代梁复称平卢,后晋废。后汉复置。北宋初废。
在今浙江仙居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台州:韦羌山“在天台县西四十里。绝险不可升”。
从辽宁锦州经朝阳至内蒙古赤峰。为锦朝线的延长线。
又名五女山。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南江县: 舡山 “四山随拥,咸若海潮,乘风飘泊,而此山宛如巨舟,自北而东。下有井。旧名五女山”。
在今江西广丰县北大南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永丰县:大南桥“在县北三十里。北出玉山县之通道也”。
即今湖南衡南县 (衡阳市) 南六十六里松柏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西汉置,属广汉郡。治所在四川南坪县境。东汉属广汉属国都尉。三国蜀废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文县西。属广汉郡。东汉永初二年(108年)属广汉属国。建安二十年(215年)属阴平郡。二十四年废。
春秋时戎邑。在今甘肃天水市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武公十年 (688) “伐邽、冀戎,初县之”。《集解》: “即邽戎邑也。” 后置上邽县。古邑名。春秋戎邑。在今甘肃省天水市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武公十年(
古时南海之名,所指因时而异。先秦古籍或泛指南方各族居地,或指一定海域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入于南海”,其确指未详。《诗经·江汉》: “于疆于理,至于南海。”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“上会稽,祭大禹,望
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掖县南部析置,治夏邱堡 (今山东莱州市南夏邱镇)。1949年迁湾头村 (在今莱州市西南)。1956年撤销,并入掖县。(掖yè) 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设。1941年由
1949年以察哈尔右翼正黄旗改名,属绥远省。驻地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巴音塔拉乡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改设察哈尔右翼前旗。古旧旗名。清康熙十四年(1675年)置,治木孙忒克山(今属内蒙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