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中市
1933年红军四方面军置,为特别市。治所即今四川巴中市。中共川陕省委、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驻此。亦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。1935年5月红军北上抗日后彻销。
在四川省东北部。面积1.2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2562.2平方千米)。人口356万(市辖区127.5万)。辖巴州区和通州、南江、平昌3县。市人民政府驻巴州区。以巴江为名。西汉巴郡宕渠县地。东汉永元中析置汉昌县,属巴西郡。北魏正始元年(504年)于汉昌县置大谷郡。延昌三年(514年)置巴州,盖取古巴国以为名。南朝梁普通六年(525年)置梁广县,为巴州大谷郡治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改县名曰化成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罢州,置清化郡,为郡治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清化郡为巴州,为州治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省化成县入巴州,又降州为巴县。正德九年(1514年)复为巴州,属保宁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改州为巴中县,属川北道。1914年属嘉陵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33—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于此建川陕省、巴中道、巴中特别市苏维埃政府,同时建巴中县、恩阳县、长胜县苏维埃政府。红军北上后,仍名巴中县。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。1952年属四川省达县专区,1968年属达县地区。1993年撤县设市(县级),改属巴中地区。2000年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撤销,改设地级巴中市;原县级巴中市改置巴州区;原巴中地区所属南江、平昌、通江三县划入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,北接米仓山、大巴山中山区。南部为低山丘陵。南江自北入,经城区后称巴河,右岸纳恩阳河,蜿蜒东出。东部驷马河南流出境入巴河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,并产油菜籽、蚕茧。为晒烟全国生产基地之一。有缫丝、制药、机械、服装、食品等工业。芦笋、蘑菇罐头、生丝、山羊板皮为出口商品。沙参、白蜡、无核橘著名。唐巴、达广公路经此,巴河通航运。名胜古迹有南龛寺、南龛公园、北龛寺、水宁寺摩崖造像、西华山及阴灵山。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、革命烈士陵园、红军烈士纪念碑、原川陕省党政机关及巴中道、巴中特别市等各级苏维埃政府旧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