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巫峡

巫峡

在今四川巫山县东,为长江三峡之一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巫峡,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。江水历峡,东径新崩滩,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,谓之巫峡,盖因山为名也。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,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, 自非停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至于夏水襄陵,沿泝阻绝,或王命急宣,有时朝发白帝,暮到江陵,其间千二百里,虽乘奔御风,不以疾也。春冬之时,则素湍绿潭, 回清倒影,绝��多生柽柏,悬泉瀑布,飞潄其间,清荣峻茂,良多趣味。每至晴初霜旦,林寒涧肃,常有高猿长啸,属引凄异,空谷传响,哀转久绝。故渔者歌曰: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。”巫峡起于大宁河口,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,全长42公里。西段为金盔银甲峡,东段为铁棺峡。巫山十二峰在峡两岸,极为壮观。


又称大峡。因峡穿巫山而名。《水经注·江水》:江水东径巫峡,“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,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,自非停午夜分,不见曦月”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夔州巫山县:“巫山,盛弘之《荆州记》云:㳂江峡三十里有新奔滩,至巫峡,因山名也,首尾一百六十里。”隋开皇九年(589年)陈将吕忠肃屯军于此,以阻隋军东下。唐杨炯有《过巫峡》诗。长江三峡之一。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。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口,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,绵延约45千米。长江横切巫山主脉的石灰岩层,峡谷特别曲折幽深。高峰海拔 1000 米以上,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并列两岸,以神女峰(望霞峰)最奇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顿桥

    在今江苏苏州市临顿路北端。《吴地记》云: “吴王亲征夷人,顿军憩歇,宴设军士,因此置桥。” 宋朱长文 《吴郡图经续记》: “临顿者,亦吴时馆名也。陆鲁望 (龟蒙) 尝居其旁。”

  • 挠沟

    一名闹沟。在今湖北襄樊市北。《晋书·庾翼传》: “胡贼五六百骑出樊城,翼遣冠军将军曹据追击于挠沟北,破之。” 即此。

  • 会灵观

    在北宋东京城(今河南开封市)南薰门外东北普济水门西北。为当时著名宫观。大中祥符五年(1012)创建。初名五岳观,建成后赐名会灵观。仁宗时重建后改名集禧观。宋末毁于兵火。

  • 北部都尉

    亦称蜀郡北部都尉、北部冉��都尉。西汉地节三年(前67)改汶山郡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汶江县(今四川茂县北三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、汶川、松潘、理县等县地。东汉延光三年(12

  • 杨子洲

    ①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北章江中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杨子洲“在(新建)县西北章江中。周二十里,有居民百余家”。②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华容县:杨子洲“相传荆佽飞刺蛟处”。

  • 古福洞

    在今贵州龙里县。清陈鼎《黔游记》称:古福洞深四十余里,“其中景物真天造地设,浮图高十六级,每级三丈余, 皆玲珑有阶可登,每级俱有瞿昙像,香炉、炬台皆天生成者。石钟、石鼓,击之声闻洞外,万山俱响,百谷皆

  • 安儿城

    即保塞砦。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)改为保塞砦。

  • 淄州路

    蒙古中统五年 (1264) 改淄州置,治所在淄川县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市及博兴县西南部、高青、邹平两县东部地。至元二年 (1265) 改为淄莱路。蒙古中统五年(1264年)升

  • 玉峰山

    一名峰山。在今安徽东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建德县:玉峰山“在县治南。绝顶奇石,光莹似玉”。俗称马鞍山。在江苏省昆山市西北部。周围1.5千米,海拔80米。一峰突起原野,有“真山似假山”之说。山上胜迹

  • 目则山

    即今云南个旧市东麒麟山。宋大理至清称目则山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蒙自县:“县境有山名目则,汉语讹为蒙自。上有故城, 白夷所筑,即今县治,下临巴甸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15蒙自县:目则山“在县西三十里,即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