崖门
即今广东新会市南崖门。在崖山与汤瓶嘴山间,形如门,故名。元 《宋季三朝政要》 卷6: “戊寅六月,祥兴帝迁于崖山。崖山在海中,两山相对,势颇宽广,中有一港,其口如门,可以藏舟。(张)世杰以为形胜之地,乃屯驻于此。”
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40千米处。为珠江出海口之一。山称崖山,口称崖门,又作厓门,海河交汇,奇石耸立。《广东新语》:“厓门,在新会南,与汤瓶山对峙,若天阙,故曰厓门。”为潭江和西江分支的出海口。口外为黄茅海,高栏列岛横亘其外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元将张弘范追击南宋帝赵昺君臣至崖门一带,南宋军苦战兵败,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9岁的帝昺在御舟投海殉国。明代御史徐瑁为纪念南宋帝君臣,把奇石上原刻的“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”十二字凿去,改刻为“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”九字。现石上的“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”,为1962年诗人、戏剧家田汉所书。明弘治年间为纪念杨太后、文天祥、张世杰、陆秀夫等人而修建大忠祠、全节庙(亦称慈元庙)、义士祠和杨太后陵墓等。明学者陈白沙亲自撰写《慈元庙碑》,记述其事。清时设千总驻守。1939年日本侵略军毁坏祠庙。建国后重建部分建筑。现遗址及碑刻等古迹尚存,并有文物陈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