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崆峒山

崆峒山

①在今天津市蓟县东北五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蓟州: “东北有崆峒山。” 又 《方舆纪要》 卷11蓟州: 崆峒山,“相传黄帝问道处”。

②又名空山。在今江西赣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赣县: 崆峒山 “古名仁空山,在县南六十里。自南康蜿蜒而来,章、贡二水夹以北驰。山麓周回几百里,盖州之望山也”。

③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南六十里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黄帝闻道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,故往见之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汝州直隶州一》: 崆峒山,“唐 《汝州刺史卢贞碑》: 山名崆峒者有三: 一在临洮,一在安定。而庄子述黄帝问道崆峒,遂言游襄城,登具茨,访大騩,皆与此山接壤,则此为近是”。

④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84龙州江油县: 崆峒山 “在州西二百五十一里。高二千五百丈,西接松州交川县界。土人谓之崆峒山”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70龙州: 崆峒山 “在州西二百五十里,接蕃部。山谷深险。不通行人”。《清一统志 ·龙安府》:崆峒山,“ 《旧志》: 在府西北一百十里,似平凉之崆峒山,故名”。

⑤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福禄县有崆峒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40福禄县: 崆峒山 “在县东南六十里。黄帝西见广成子于崆峒,汉武帝行幸雍,祠五畤,遂登崆峒,并为此山也”。

⑥在今甘肃岷县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临洮县有崆峒山。《元和志》 卷39岷州溢乐县 (今岷县):“崆峒山,在县西二十里。”

⑦亦作空桐山、空同山。又名笄头山、幵头山、鸡头山、薄落山。即今宁夏南部、甘肃东南之六盘山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 黄帝 “西至于空桐,登鸡头”。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笄头山一名崆峒山,在原州平高县西百里。《禹贡》 泾水所出。” 《寰宇记》引 《水经》 云: 崆峒山 “盖大陇山之异名”。而 《明一统志》 卷35平凉府载: 崆峒山 “在府西三十里,上有问道宫”。《府志》 又谓在府西南,疑皆后人所名。


(1)古山名。又作空同山。同,又作桐。《庄子·在宥篇》:黄帝“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,故往见之”;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黄帝“西至于空桐”;《封禅书》:汉武帝“至陇西,西登崆峒”。所在不一,有以下几说:一说在今河南省虞城县东(《左传》哀公二十六年杜注、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、《庄子》陆德明释文);一说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,当即今六盘山(《括地志》、《元和郡县志》);一说在今甘肃省岷县西(《隋书·地理志》、《元和郡县志》);一说在今甘肃省西和县北(《寰宇通志》)。南宋岷州自今岷县移治西和县,故岷县境的崆峒山也移至西和境;一说在今天津市蓟县东北(《明史·地理志》)。(2)今山名。(1)又称空山。在江西省赣州市南。相传晋代高僧神渊在此修行传教。东晋司马彪《郡国志》:“山在郡南,多林木,果实食物,一郡皆资此山。”山上有十大景观:牛眠石、玉屏峰、连云板、宝莲池、千僧锅、盂钵峰、宝盖峰、观音阁、腾云石、古铜佛等。据说古时有一水牛于山下吃草饮水,忽闻山上传来木鱼声、诵经声,缘声寻去,径至山顶,走入寺中,后经僧人点化,竟随僧坐化升天,留下遗骸,化作“牛眠石”。南宋大臣文天祥游山作诗:“一水楼台绕,半空图画开。蜿蜒行薜荔,雀影上莓苔。碧绿人千古,青山酒一樽。晚烟看不尽,待月却归来。”(2)在甘肃省平凉市西。六盘山支脉。南北走向,海拔1800米以上。主峰马鬃山,海拔2038米;其西有香山(翠屏山),海拔2123米,为全山最高峰。山势巍峨,奇峰峭拔,林木茂盛。海拔1900米左右有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处山顶夷平面,称“五台”,合天台、插香台和灵龟台号称“八台”。道教发祥地之一。汉唐以来,佛、道两教在山上广建寺庙道观,清同治初年寺庙多毁于兵燹。尚存唐盘龙石柱、宋经幢、明宝塔、清康熙时建太和宫等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丰宁县

    ①北魏正始中置,为丰宁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西南五十里峡口镇。隋大业二年(606)改为西乡县。②清乾隆四十三年(1778)改四旗厅置,属承德府。治所在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凤山镇。1928年属热河省

  • 利港

    在今江苏江阴市西。东北入长江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江阴军:利港“在县西五十里。《四番志》云:本名渔浦,因鱼得利,因名”。南宋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99:北宋乾兴元年(1022),“江阴军属县有利港,久废

  •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

    在今江西修水县城内。原为商会办公楼,前后两进,中间有天井,两边有厢房。1927年9月上旬,秋收起义部队主力、以卢德铭为总指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驻此。现有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。

  • 愚溪

    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。源出鸦山,其水沏底皆石。旧名冉溪,亦名染溪。唐柳宗元改名愚溪,有 《愚溪诗序》 曰: “灌水之阳有溪焉,东流入于潇水。或曰,冉氏尝居也,故姓是溪为冉溪。或曰,可以染也,名之以其能,

  • 双下水

    在今广东曲江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韶州府曲江县:双下水“在府西五十里。有两涧合流,因名。南流五十里入于浈水”。

  • 右翼后末旗

    又称西路右翼后末旗。清康熙三十六年(1697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阿尔泰西南。

  • 伽宗城

    在今云南呈贡县西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呈贡县:伽宗城“在县治西。大理段氏时,上官伽宗所筑, 因名”。

  • 香港岛

    又名红香炉。即今香港之香港岛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 卷13: 香港 “旧有居民数十户,东有红香炉汛,东南有赤柱汛”。清道光二十二年 (1842)通过不平等的 《南京条约》 被英国割占。1997年7月1日

  • 西屿

    ①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书院之右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西屿“宋张栻、朱子讲学时所名也”。②即今台湾省澎湖县西渔翁岛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西屿头屿“中有二三居民,此屿即内堑外堑背山,凡船只自内地

  • 台山

    在今浙江武义县西南五十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宣平县:台山“层峦叠嶂,迥出诸山。前有松溪,后有桃溪, 山界于中,二水绕而西下入松阳县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