岐周
即西周。周族古公亶父因受戎狄威逼, 自豳(今陕西彬县)迁居岐山下周原(今陕西岐山县东北)。故称岐周。
即西周。周族古公亶父因受戎狄威逼, 自豳(今陕西彬县)迁居岐山下周原(今陕西岐山县东北)。故称岐周。
在今福建龙海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:九龙岭“在府南三十里。两山夹峙, 中萦石磴,凡十余里,路通潮州。岭下有木绵庵。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”。
北宋雍熙二年(985)置,为羁縻州,属融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。元废。北宋初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。属融州所领羁縻州。辖境相当今罗城县西北一带。元废。
在今广西藤县西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藤县: “西有幕僚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藤县: 慕寮江“源出罗幔岭,分二流,流二十里而复合于藤江”。
五代梁改万年县置,与长安县同城而治。治所即今陕西西安市。后唐复名万年县。古县名。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年)改万年县置,与大安县同城而治,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,属京兆府;唐同光元年(923年)复改万年县
在今湖北广水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3随州:天井涧“涧之内有平原寨,在应山县治东。丙寅敌寇侵犯, 居民皆在此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山县:天井涧在“县东二十里。深一丈, 广八尺,两山夹峙,泉流其中,冬
在今河北大名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天成二年(927),明宗“敕卢(芦)台乱兵在营家属并全门处斩。敕至邺都,阖九指挥之门,驱三千五百家凡万余人于石灰窑,悉斩之,永济渠为之变赤”。胡注:“唐开元二十八
又名封江、贺江、临水、临贺水。即今广西贺县南之贺江。《水经·温水注》: “临水又西南流径郡南,又西南径封阳县东,为封溪水,故 《地理志》 曰: 县有封水。又西南流入广信县,南流注于郁水,谓之封溪水口者
即今湖南汝城县东三十五里益将乡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俗称黄龙碑。在今甘肃成县西二十里鱼窍峡中天井山下。刻于东汉建宁四年(171)。碑高2.2米,宽3.4米,正文阴刻二十行三百八十五字,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政绩。左下10米有汉隶摩崖,俗称桃花碑。
即今湖北公安县西南,与湖南澧县接界之牛浪湖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一》:牛浪湖“在公安县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