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山阴县

山阴县

①秦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绍兴市。以在会稽山之北而得名。东汉永建四年(129)为会稽郡治。南朝陈与会稽县同为会稽郡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唐武德七年(624)复置,次年废。垂拱二年(686)复置,大历二年(767)又废。七年(772)又置,元和七年(812)再省。十年(815)复置,与会稽县同为越州治。南宋为绍兴府治。元为绍兴路治。明、清为绍兴府治。1912年与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。

②金大定七年(1167)改河阴县置,属应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山阴县东南二十五里山阴城镇。贞祐二年(1214)升为忠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废,后复置。清属大同府。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移治岱岳镇(今山阴县)。


(1)古旧县名。秦置,治今浙江省绍兴市。属会稽郡。东汉永建四年(129年)为会稽郡治。因处会稽山之阴(北)而得名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会稽县。唐武德七年(624年)析会稽县复置,与会稽县同城而治。后历为越州、会稽郡、绍兴府、绍兴路治所。1912年两县合并,改绍兴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山西省北部、内长城雁门关外。属朔州市。面积 1658 平方千米。人口21.8万。辖4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岱岳镇。唐为马邑县地,辽置河阴县,初属朔州,后属应州。金大定七年(1167年)改名山阴县,治今县南故驿村北。因县境在佛宿山之北得名,清光绪《山西通志》:“辽河阴县,以县在桑干之南。水南曰阴,故曰河阴。其后更名山阴,以在复宿山之北。”复宿山即佛宿山。贞祐二年(1214年)升为忠州,属西京路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并入金城县,后于今山阴城复置山阴县。明、清均属大同府应州。1914年属雁门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37年县治移至今址。1949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。1952年改属山西省雁北专区。1958年与应县并为山阴县,属晋北专区。1959年恢复原制。1961年复属雁北专区。1967年属雁北地区。1989年属朔州市。地处大同盆地西南部。桑干河、黄水河、木瓜河、元子河流经境内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小麦、谷子、莜麦、马铃薯、豆类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铝土、石灰石、方解石、大理石、石英、钾长石、黑云母等。工业有煤炭、炼焦、冶金、电力、食品、化工、建材、针织等。同蒲铁路和208国道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古长城、旧广武城、汉墓群、哺乳化石群、王家屏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塞茨冈

    在今河南唐河县北十二里小庄东。1958年在此发现 “屈家岭文化” 遗址。遗址南北长340米,东西宽250米,出土石器、陶器、骨器等及房基、窖穴、葬基、瓮棺葬。

  • 姚墟

    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 《孝经援神契》 云: ‘舜生于姚墟。’”《水经·瓠子河注》: “雷泽西南十许里有小山,孤立峻 上,亭亭杰峙,谓之历山。山北有小阜,

  • 陈疃

    即沈疃集。今山东日照市西北五十里陈疃镇。

  • 超竹乡

    即今广东平远县南超竹镇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91平远县: 超竹乡在 “城 (今仁居镇) 南一百里”。

  • 中国

    古时“中国”含义不一:(1)指京师。《诗经·大雅·民劳》:“惠此中国,以绥四方。”毛传:“中国,京师也;四方,诸夏也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夫而后之中国,践天子位焉。”《集解》:“刘熙曰:‘帝王所都

  • 烝水

    古作承水。即今湖南衡阳市及衡阳县境之蒸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衡州府衡阳县: 烝水 “在城北。源出宝庆府东界邪薑山,东北流入境……。又东流至府城北,会于湘水”。

  • 昱岭关

    ①南宋置,在今安徽歙县东北一百里,皖、浙二省分界处。《明史· 徐寿辉传》: 至正十一年 (1351) 称皇帝,“明年,分兵四出,连陷湖广、江西诸郡县,遂破昱岭关,陷杭州”。又 《胡大海传》: “从破宁

  • 安广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即今广西横县。南朝宋属宁浦郡。南齐为宁浦郡治。梁、陈时废。②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)析科尔沁右翼后旗地置,属洮南府。治所在解家窝堡(今吉林大安市西南新平安镇)。民国徐曦《东三

  • 大石站

    元置,即今广西永福县西南大石。

  • 西石孔州

    即西石乳州。在今四川宝兴县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