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山阳国

山阳国

①西汉景帝中元六年(前144)分梁国置,立梁孝王子定为山阳王。治所在昌邑县(今山东巨野县南六十里)。武帝建元五年(前136)国除,改为山阳郡。宣帝竟宁元年(前33)复为山阳国。西晋泰始初改为高平国。

②三国魏黄初元年(220)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,都浊鹿城(今河南辉县市西南)。《后汉书·孝献帝纪》:延康元年(220),“皇帝逊位,魏王丕称天子。奉帝为山阳公”。即此。西晋永嘉中,国除。


汉景帝中元六年(前144年)分梁国置,以封梁孝王子定。国都昌邑(今山东金乡县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独山湖以西,郓城以南,成武、曹县以东,单县以北,兼有湖东的邹城市及兖州市的一部分。建元五年(前136年)定死,无后,国除为山阳郡。天汉四年(前97年)更为昌邑国。宣帝初,国除为山阳郡。竟宁元年(前33年)复为山阳国。河平四年(前25年)复为郡,治昌邑县(今山东巨野县南)。汉、魏属兖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阆苑

    在今四川阆中市西故城内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5阆州: 阆苑 “唐时鲁王灵夔、滕王元婴以衙宇卑陋,遂修饰宏大之,拟于宫苑,由是谓之隆苑。其后以明皇讳隆基,改谓之阆苑”。

  • 埔尾堡

    即今福建云霄县南莆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浦县: 埔尾堡 “在县南,去云霄九里。初为土堡,后稍缘以山石。正德二年,山寇环攻,不能陷。嘉靖三十六年,倭寇力攻旬余,竟败去。因更增拓,砌以砖石”。明置,在

  • 二石阙

    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嘉定府:二石阙“在州西南旧市镇。《郡国志》:龙游县有二石阙,汉武使唐蒙下夜郎置。《舆地碑目》云:旧市镇石阙上有‘唐李德裕领重兵过此’九字。 《晏殊类要》误作二石关

  • 布喀禅噶珊

   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马耳皮伊苏附近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黑龙江下游西岸有“布喀禅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混同江北岸,东至海滨旧设噶珊有“

  • 莞渎镇

    即今江苏灌南县东莞渎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 “板浦镇” 条下: 莞渎镇 “在州东南百四十里,亦有盐场”。

  • 烟台 (臺) 山

    一名藤山。即今福建福州市仓山区藤峰。《藤山志》: “藤山,一名烟台山。” 元时曾在藤峰顶设立烽烟台,作为报警之用,烟台山以此得名。明王应山 《闽都记》 卷14: “藤山其脉一起一伏,如瓜引藤,亘五、六

  • 绵 (緜) 诸县

    北魏置,属略阳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四十五里社棠镇。西魏废。

  • 清宁都督府

    唐置,为党项羁縻府,属灵州都督府。其地当在今宁夏黄河两岸地。后废。唐以党项部落置,初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一带,后侨治灵州(州治回乐县,今宁夏灵武市西南)界。寻废。

  • 蓝滩汛

    亦作蓝河关、蓝河镇。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大蓝河入汉江处之蓝滩村。隔汉江与陕西洵阳、白河二县为界。清有外委驻防。

  • 雷公洞

    在今湖南慈利县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 雷公洞 “天色阴晦,则其中隐隐有如雷。两壁峻立,形如佛像”。在湖南省凤凰县西北部,高久山东麓。为石灰岩溶洞。因雷雨时洞中有雷声回响,村人以为神,故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