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勒克设治局
又名巩哈设治局。1938年由伊宁县属巩团斯、哈什河两牧区改置,治所在尼勒克(今新疆尼勒克县)。因喀什河支流尼勒克河而得名。“尼勒克”,蒙古语意为“小孩”。1939年改设巩哈县。
又称巩哈设治局。1938年由伊宁县属巩团斯、哈什河二牧区改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尼勒克镇。1939年升县,并改名巩哈县。
又名巩哈设治局。1938年由伊宁县属巩团斯、哈什河两牧区改置,治所在尼勒克(今新疆尼勒克县)。因喀什河支流尼勒克河而得名。“尼勒克”,蒙古语意为“小孩”。1939年改设巩哈县。
又称巩哈设治局。1938年由伊宁县属巩团斯、哈什河二牧区改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尼勒克镇。1939年升县,并改名巩哈县。
①西汉置,为乐浪郡治。治所在今朝鲜平壤市西南大同江南岸土城洞; 一说在今平壤市。西晋建兴元年 (313) 侨治棘城 (今辽宁义县西南)。北魏延和元年 (432) 徙治肥如 (今河北迁安县东北)。后废。
即今安徽滁州市西北珠龙镇。《清一统志·滁州》: 珠龙桥镇 “在州西北三十里”。古镇名。即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北珠龙桥。
亦名大雪山。在今四川越西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4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:阿露山“在卫西五十里,即大雪山,东南与小相公岭相接”。
唐置羁縻州,属邕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南。北宋改为谭州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左州镇西、大新东南潭溪处。属邕州所领羁縻州。辖境相当今崇左、大新一带。北宋作谭州。
①为五代吴越国杭州城(今浙江杭州市)南门。北宋改利涉门,南宋改嘉会门。②即江陵城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西门安澜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荆州府:江陵城“西门旧名龙山”。
明洪武七年(1374)置,属汶川县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境。后废。
在今四川绵阳市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昭宗景福元年 (892) 三月,西川将李简邀击杨守忠于钟阳,“夏四月,简又破 (杨) 守厚于铜鉾,斩获三千余人,降万五千人,(杨) 守忠、守厚皆走”。
即东晋侨置逡遒县。治所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北六十里。《宋书·州郡志》: “逡道令,汉作逡遒,晋作逡道,后分芜湖为境。”
①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嶓冢导漾,东流为汉;又东为沧浪之水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有孺子歌曰: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”其说有二:(1)即汉水。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流沧浪而为隍,
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小现礁。1935年命名小觅出礁。1947年改名小现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