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什哈山
一名龙潭山。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十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尼什哈山“周十里,高三百步。其上有城,周二里。城西一井,木一其中。旁有鲫鱼池三,石砌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:尼什哈山“尼什哈者,国语(满语)谓小鱼也。山之东北有河出小鱼, 山因以名。四面陡壁,西北有车道,盘旋而上至其颠。杂树交荫,希见阳景。南行百余步,路旁有一池,石砌,相传谓鲫鱼池。北有龙潭,周五十余步,水色深碧,雨不溢,旱不减”。
一名龙潭山。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十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尼什哈山“周十里,高三百步。其上有城,周二里。城西一井,木一其中。旁有鲫鱼池三,石砌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:尼什哈山“尼什哈者,国语(满语)谓小鱼也。山之东北有河出小鱼, 山因以名。四面陡壁,西北有车道,盘旋而上至其颠。杂树交荫,希见阳景。南行百余步,路旁有一池,石砌,相传谓鲫鱼池。北有龙潭,周五十余步,水色深碧,雨不溢,旱不减”。
战国楚邑。在今安徽阜阳市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“商、於、析、郦、宗胡之地,夏路以左,不足以备秦。”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安徽省阜阳市。因春秋胡国,胡姓之宗,故名宗胡。《史记·越世家》:“商、於、析、郦
又称寨里。即今山东莱芜市西北寨里镇。明嘉靖《莱芜县志》卷2《集市》:旧寨集在“县西北四十里”。
即今山东沂南县治界湖镇。清道光 《沂水县志》 卷2: 界湖集 “距 (沂水县) 城七十里”。1940年后为沂南县治。
在今四川武隆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武隆县:龙宝潭“在县东北七十里。林箐幽绝,入可十里。平沙旷野, 自为一境”。
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馥传》: 东汉建安中任扬州刺史,“兴治芍陂及茄陂、七门、吴塘诸堨以溉稻田,官民有畜”。古水利工程名。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。东汉建安中,刘馥为扬州刺史,兴治茄陂七门
即今山东东平县东鄣城集。西周、春秋时为鄣国。西汉置章县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》: 章县故城 “在东平州东六十里。…… 《旧志》: 今为鄣城集”。
①北周天和元年(566)置,治所在嘉诚县(今四川松潘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松潘县境。隋开皇七年(587)废。②隋开皇七年(587)改邓州置,治所在尚安县(今四川南坪县西北)。《寰宇记》卷134文州:废扶
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天涯镇东南。清光绪《崖州志》卷2:下马岭在“城(今崖城镇)东六十里。斜峙海湾,有一径可通行人。乱石棋布,潮长即不能往来。为州治东路第二重关隘,有汛驻防。麓有巨石,高二丈。雍正间知州
①亦作北巴郡。东晋末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阆中县(今四川阆中市)。南朝宋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、苍溪、南部、南充、西充等市县地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)改为盘龙郡。②南朝宋元嘉十二年(435)侨置,属益州。治所
即今广西钟山县东南西湾镇。清雍正《广西通志》卷20:富川县南“羊头塘十里至西湾塘与贺县交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