尧城镇
清置,属徐沟县。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三十里尧城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尧城镇“在(徐沟)县西南三十里”。
集镇名。在河北省隆尧县城西偏南。属隆尧镇。人口 3840。唐时尧山县治。民国时曾设尧山专员公署于此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、花生。有粮食加工等厂。通公路。
清置,属徐沟县。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三十里尧城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尧城镇“在(徐沟)县西南三十里”。
集镇名。在河北省隆尧县城西偏南。属隆尧镇。人口 3840。唐时尧山县治。民国时曾设尧山专员公署于此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、花生。有粮食加工等厂。通公路。
在今福建泰宁县西南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9邵武军有 “鸣铙山”,并引 《图经》 云: “越王无诸尝畋猎于此,鸣铙载旗,因以名焉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泰宁县: 金铙山在 “县西七十里。亦名大历山,一名
在今广西融安县东鸦瑶乡。清属永宁州。光绪《广西地全图》永宁州图:西北有瓦窑墟。
①春秋战国时巴国都。即今四川重庆市。三面环水,颇似江中之洲,故名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州县故巴子之都也。春秋桓公九年, 巴子使韩服告楚,请与邓好是也。及七国称王, 巴亦王焉。”周慎王五年(前316)
即骑田岭。在今湖南郴县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桂阳郡有“上领山”。
在今广西灵山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0廉州:五黄山,“《九域志》云:古樵夫迷路,见五人黄冠朱颜,相与谈笑,指示迷者得归”,因名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五黄山“在合浦县西北一百七十里。……俗呼五皇岭。《
①北宋置,属信都县。在今河北冀州市境。②即今安徽寿县西南六十里正阳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),“李谷攻寿州,久不克,唐刘彦贞引兵救之,至来远镇,距寿州二百里,又以战舰数百艘趣正阳,为攻
即识匿国。唐西域国名。都城在苦汗城(即帕米尔西部喷赤河东岸舒格南,今属塔吉克斯坦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“识匿或曰尸弃尼, 曰瑟匿。”
①东汉改海曲县置,属琅邪国。治所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十里,西晋废入莒县。②唐宝应元年(762)置,属庭州。治所在今新疆沙湾县东。后废。古县名。东汉改海曲县置,治今山东省日照市西。属琅邪郡。三国魏废入莒县。
即今四川忠县西南任家镇。清道光《忠州直隶志》卷2:任家场“距城九十里”。
今贵州习水县北三峒。《明史·刘綎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征播州杨应龙,“诸将克丁山、铜鼓、严村,遂直捣楠木、山羊、简台三峒。峒绝险,‘贼’将穆照等众数万连营,诸将惮之。綎分兵攻其三面……尽克三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