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丘门
五代大梁城 (今河南开封市) 北墙西门。梁开平元年 (907) 改封丘门为含曜门,时人犹以旧称封丘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,“李嗣源军至大梁,攻封丘门,王瓒开门出降”。后晋天福三年 (938) 改为宣阳门,仍俗称封丘门。
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年),改东京城西墙东门为含曜门,时人犹以旧名称作封丘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后唐同光元年(923年),“李嗣源军至大梁,攻封丘门,王瓒开门出降”。后晋天福三年(938年)改名宣阳门,仍俗称封丘门。
五代大梁城 (今河南开封市) 北墙西门。梁开平元年 (907) 改封丘门为含曜门,时人犹以旧称封丘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,“李嗣源军至大梁,攻封丘门,王瓒开门出降”。后晋天福三年 (938) 改为宣阳门,仍俗称封丘门。
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年),改东京城西墙东门为含曜门,时人犹以旧名称作封丘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后唐同光元年(923年),“李嗣源军至大梁,攻封丘门,王瓒开门出降”。后晋天福三年(938年)改名宣阳门,仍俗称封丘门。
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南五十八里。因地处赵家湖周围岗地,故名。为西周晚期至战国中期古墓葬。1975年以来先后发掘古墓二百九十七座,出土文物有古铜、铁、竹、木器和玉器等一千多件,以错金鸟篆铭文铜戈最为珍贵。
即今广东南海市西北松岗镇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1南海县: 山南堡有 “松冈墟”。
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十八里。《北齐书·慕容绍宗传》: 东魏末,“梁武帝遣其兄子贞阳侯渊明等率众十万顿军寒山,与侯景掎角,拥泗水灌彭城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9彭城县: 寒山堰 “在县东南一十八里。梁萧明伐魏堰
即今辽宁辽中县东北新民屯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辽中县:“小新民屯位于县市东北,当县市往沈阳及由辽阳往新民县大路之交叉点。距辽阳一百十里,新民县九十里。户数七百,人口三千五百。”
明洪武初置,属河南都司。在今安徽颍上县西。清废。
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北八十里。明、清于此置巡司。
又作三铺集。即今江苏铜山县南三堡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铜山县: “三堡集在城南三十里。”集镇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北部。三堡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00,多为壮族,还有苗、瑶、布依等族。因附近有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9: “葛仙翁尝炼丹于此”,故名。南宋建炎二年(1128) 尉曹将金胜等于此败金兵,度宗赐贾似道宅第于葛岭,即此。在浙江省杭州市宝石山西面。海拔166米。据传是
元置,属定远府。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罗甸县北,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罗甸县北部、惠水县南部。后废。
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中次七经》:半石之山“来儒之水出于其阳,而西流注于伊水。……合水出于其阴,而北流注于洛”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“合水南出半石之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