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宾川县

宾川县

①唐置,属羁縻殷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。北宋属商州。后废。

②1913年改宾川州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宾川县南二十里州城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61年迁今宾川县治牛井镇。


在云南省西部、金沙江南岸。属大理白族自治州。面积2627平方千米。人口32.7万。辖9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金牛镇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,中土大姓移滇,屯兵扎营,云集客居,谓宾者客也。境内有石宝溪(宾居河)、寒玉溪(大营河)、丰乐溪(炼洞河)三溪由西向东,并列奔流,形若“”字,故名“宾川”。明弘治六年(1493年)割太和县海东九里,云南县二里,赵州一里置宾川州(驻今县南州城),属大理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改为宾川县。1914年属腾越道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0年属大理专区,1956年属大理白族自治州。1956年县治迁石榴村,1958年迁驻金牛镇。1960年祥云、弥渡、宾川三县合并称祥云县,1962年三县分置。地处横断山地东缘。属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玉米、蚕豆、小麦为主,并产烤烟、甘蔗、棉花、花生、油菜籽等,盛产冬早蔬菜。特产蜜橘、“鸡山冷菌”、香叶天竺葵、甜叶菊。建有大型引洱海水入宾川工程。工业有水泥、制糖、印刷、食品、罐头、采煤、皮革等。祥宁公路纵贯县境,与下宾、宾平公路在县境作X形分布。名胜古迹有鸡足山、白羊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南薰桥为1936年4月红军长征战斗纪念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场垣遗址

   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,北濒湟水。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。面积三万多平方米。遗址四周断崖上暴露的文化层堆积和窖穴遗迹十分丰富,包含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、齐家文化、辛店文化等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

  • 干木山

    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乡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永宁府:干木山在“府(治今永宁乡)东南十五里。高八十余丈,根盘百余里。一名狮头山,亦名孤山”。

  • 塔什密里克

    即塔什巴里克。在今新疆疏附县南塔什米力克乡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3喀什噶尔: 塔什密里克在 “城西南一百五十里”。

  • 诸阳山

    亦名睢阳山。在今安徽宿州市西北二十里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符离县: “有诸阳山。”

  • 军屯堰

    明建,在今四川绵竹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绵州》:军屯堰“在今绵竹县北三十里。今名官渠堰。其下有硼砂、走水、袭家、唐家、黄土、马坝等堰,皆引绵水溉田”。

  • 南隆州

    唐武德六年 (623) 改隆州置,治所在隆平县 (今越南河山平省山西)。贞观元年 (627)废。

  • 二层行溪

    即二赞行溪。今台湾省台南、高雄二县间之二仁溪。源出高雄县北旗山附近丘陵间,西南流至台南、高雄二县界上,西流入海。郑氏治台期间,为承天府与南路联系必经之地。

  • 宛暖县

    东晋时,为避桓温讳,改宛温县置,为兴古郡治。治所在今云南砚山县西北四十六里维摩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东晋时桓温改宛温县置,治今云南省砚山县北小维摩附近。属兴古郡。南朝梁废。

  • 鸥汀察

    亦作鸥汀背。即今广东汕头市北鸥汀村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统部》: 澄海协设千总驻守于此。

  • 嵩明县

    1913年改嵩明州置,后属云南滇中道。治所即今云南嵩明县。1916年直属云南省。在云南省中部偏东。属昆明市。面积1442平方千米。人口34.2万。辖3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嵩阳镇。因汉人与乌、白蛮会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