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宜君县

宜君县

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改宜君护军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即今陕西耀县。西魏大统五年(539) 迁至今铜川市西北玉华南四里,为宜君郡治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郡废,县属雍州。大业初属京兆郡。唐武德七年 (624) 属宜州,贞观十七年(643) 废。二十年 (646) 复置,属雍州。永徽二年 (651) 又废。龙朔三年 (663) 复置,属坊州。治所即今陕西宜君县。元改属鄜州,明属延安府鄜州。清属鄜州。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
在陕西省中部。属铜川市。面积 1476 平方千米。人口9.2万。辖5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前秦苻坚置宜君护军(在今耀州区城关镇),军以川名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改为宜君县,县以军名;于今县东西村乡石堡村置石保县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石保县入宜君县(治今耀州区境)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宜君县废,二十年于玉华宫(今县西南)复置。永徽二年(651年)再废。龙朔三年(663年)析中部、同官两县地于今址复设宜君县,属坊州。五代、宋、金因之。蒙古至元六年(1269年)后属鄜州。1913年属榆林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8年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,1950年属延安专区。1958年撤销县制,辖地分别并入铜川市和黄陵县。1961年以原区域复置,属延安专区。1969年属延安地区,1983年属铜川市。地处黄土高原区。青河、五里镇河、雷塬河等东注洛河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豆类、高粱、油菜籽、烤烟为主。特产“宜党”。矿产有煤炭、铁、天然气、石油、石灰石、油页岩等。工业以采煤为主,森林采伐占相当地位。有炼铁、农机、陶瓷、面粉、酿酒、食品加工等厂。油布为主要手工业产品。西包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彭祖墓、福地石窟、哭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?冷县

    即麊泠县。 西汉占领瓯雒地区后置, 属交趾,为都尉治 (一说为交州及交趾郡初置时治所)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安朗县西夏雷村。东汉建武十六年 (40),其县雒将之女徵侧、徵贰姊妹自立为王,建都于此。三国吴

  • 益都路堤 (隄)

    在今山东临沂市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沂州 “小河堤” 条下: 益都路堤 “元时州属益都路也”。堤以路名。

  • 盖玉

    即今四川白玉县南盖玉乡。民国 《白玉县志》 路道: “南路出城,沿白玉河路道平坦,经盖玉大吉七十里至沙玛宿,地方沃野。”

  • 大坝堡

    明置,属宁夏右屯卫。即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南大坝镇。清属宁朔县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二》:大坝堡“在宁朔县南一百二十里。东至黄河五十步,城周二里,本朝初设守备,后改为都司,又改千总。乾隆四十二年改设把总”。

  • 易堂

    在今江西宁都县城西北十里翠微峰 (金精峰)。《清一统志·宁都州》: 魏禧 “宁都人,结庐金精之翠微峰,与南昌彭士望、林时益,同邑李腾蛟、邱维屏、彭仕、曾灿及兄祥、弟礼等九人为易堂学”。世称 “易堂九子

  • 洮江

    ①即沔渡水。今湖南炎陵县东之沔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酃县 “洣水” 条下: 沔渡江 “在县西南 (按,应为县东)。源出万阳山,流入茶陵州境,谓之洮江”。②即今越南河内市一带之红河。《元史· 安南传》

  • 辋川镇

   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北辋川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惠安县: 辋川镇在 “县东北十里。阻山负海,民居繁密。嘉靖三十七年,县屡被倭患,因议城之。四十一年,城始就,周四里,与县城相犄角”。在福建省惠安县东北部,

  • 广阳水

    ①即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小清河。《水经·圣水注》:“圣水又东,广阳水注之。水出小广阳西山,东径广阳县故城北。又东福禄水注焉。水出西山东,南径广阳县故城南,东入广阳水,乱流东南至阳乡县右注圣水。”《清

  • 刘公渠

    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沧州盐山县:刘公渠在“县西南五十里。县境旧承无棣沟下流,大小群川悉附以入海。无棣沟既塞,每以淫潦为患。万历四十二年,邑令刘子诚开渠, 自燕子口至高家湾四十三里,导

  • 宽田吉思海

    一作宽定吉思海。即今哈萨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西之里海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 乙未年(1235),速不台 “遂虏八赤蛮妻子于宽田吉思海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