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州
①南朝梁天监五年 (506) 置,治所在河南城 (今河南新野县东北)。寻废。
②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治所在南阳县 (今河南南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南阳市及南阳、唐河二县地。八年 (625) 废。
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宛城县(今河南南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。贞观八年(634年)废。
①南朝梁天监五年 (506) 置,治所在河南城 (今河南新野县东北)。寻废。
②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治所在南阳县 (今河南南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南阳市及南阳、唐河二县地。八年 (625) 废。
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宛城县(今河南南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。贞观八年(634年)废。
又称古回鹘城、卜古军城。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西岸哈剌巴尔戛逊古城遗址。《辽史·萧图玉传》: 开泰元年 (1012) 十一月,“石烈太师阿里底杀其节度使,西奔窝鲁朵城,盖古所谓龙庭单于城也”。13世纪波
在今湖北宜昌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宜昌府》:老龙洞“在东湖县北二百里,为东湖、远安、南漳、兴山四县分界之所。中有水流出,为柳树溪之源”。
即今河北青县西南四十八里崇仙镇。清属河间县,为驻防要地,于此设外委驻守。
即今河南宁陵县西二十里阳驿乡。清光绪《归德府志》卷首《宁陵县境图》:西有阳驿铺。集镇名。在河南省宁陵县西部。阳驿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4900。昔有东西大道,设有驿铺,坐北向南,故名。有修配、砖瓦、木
在今新疆伊吾县城附近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9镇西府: 图古里克 “在呼济尔台东一百四十里。西距宜禾县治二百九十里。又东南行一百二十里至多都摩垓,接哈密界”。
即今安徽含山县东北祁门(祁门站)。旧属和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和州:祁门驿在“州西四十里。《志》云:洪武十五年设祁门马驿于此,弘治五年迁入含山县西门内”。
北宋置,属溧阳县。即今江苏溧阳市西南社渚镇。在江苏省溧阳市西南部、宜溧山地西北边缘、梅渚河两岸。面积126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社渚,人口1.1万。相传驻地四周环水,旧时设有神社四时祭祀
即今浙江苍南县东五十四里炎亭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平阳县: 炎亭寨 “在县南、金乡卫东七里,有海口,倭贼从此径犯卫城”。
即勃海所。在今北京市怀柔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四》: 黄花路城 “在昌平州东北一百里。旧名勃海所。明弘治中置千户所于此。万历初移置于慕田峪,四年复还旧治。本朝顺治初改设黄花路参将驻守,后改都司,今
即春秋时之衡雍。战国为韩邑,后属秦。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圈城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昭襄王四十八年 (前259) 十月,“韩献垣雍”。又,《魏世家》: 无忌谓魏王曰,“ (秦) 有郑地,得垣雍,决荥泽水灌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