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桥墟
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官桥镇。明万历 《高州府志》 卷1: 化州有官桥墟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卷10化州: 官桥墟在 “州西北五十里”。
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官桥镇。明万历 《高州府志》 卷1: 化州有官桥墟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卷10化州: 官桥墟在 “州西北五十里”。
在今湖北京山县北三十九里。原名小焕岭。又名唤岭。1940年中国共产党豫鄂边区党政军机关迁此,改名小花岭,意为革命之花。后在此建立新四军第五师。
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元嘉元年 (424),西秦王 “炽磐遣太子暮末帅征北将军木弈干等步骑三万出貂渠谷,攻河西白草岭”。在今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。十六国西秦建弘五年(42
①三国魏文帝时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安昌县(今湖北枣阳县南)。后废。东晋末改义阳国复置,移治平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南朝宋属南豫州,后为司州治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与信阳、罗山二县和桐柏县东部及湖北随州、
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八年(333),慕容皝讨宇文逸豆归于广安,“逸豆归惧而请和,遂筑安晋、榆阴二城而还”。胡注:“安晋城,在威德城东南。”在今辽宁省朝阳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
底柱山三门之一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北黄河三门峡水库中。《清一志· 陕州》 “底柱山” 条引《陕州志》: “三门: 中神门,南鬼门,北人门。惟人门修广可行舟。”即底柱山“三门”之中门,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北黄
亦名思贤场。即今四川安岳县南三十里思贤乡。清道光《安岳县志》卷7:马家场“在治南三十里”。
又名云山。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七十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6盱眙县:东阳山,“《阮升之记》云,东阳山有池水,一名天池,春夏水深五丈,今见在”。
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十五里。关当轵道之险,故名。当豫北平原入山西高原之要冲,自古为交战双方所必争。《元和志》 卷16河内县引郭缘生 《述征记》 曰: 太行山……有八陉,“第一曰轵关陉”。《晋书·慕容垂载
①西周封国。妘姓。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十八里古城村。春秋初为郑武公所灭。《春秋》: 隐公元年(前722),“夏五月,郑伯克段于鄢”。即此。后改为鄢陵。②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十五里楚皇城遗址。《左传》: 昭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至德二年 (757) 置,治所在荆州 (后升为江陵府,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石首、荆沙市以西,四川垫江、丰都以东的长江流域及湖南洞庭湖以西的澧、沅二水下游一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