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风县
即弘风县。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南延水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肤施县:延水城“(唐贞观)二十三年改安人县为宏风县。神龙元年改为延水县”。
古县名。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改安民县置,治今陕西省延川县东南延水关。属延州。神龙元年(705年)改名延水县。
即弘风县。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南延水关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肤施县:延水城“(唐贞观)二十三年改安人县为宏风县。神龙元年改为延水县”。
古县名。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改安民县置,治今陕西省延川县东南延水关。属延州。神龙元年(705年)改名延水县。
即今河南信阳县东北六十里萧王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4: 同治元年 (1862) 九月,“进攻萧王寨”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盈川县置,属黔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龙洋乡(洋水桥)。《元和志》 卷30洋水县: “以县西三十里洋水为名。” 乾元元年 (758) 属黔州。北宋嘉祐八年(
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南方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武鸣县东北陆斡镇卢村。贞观八年(634)属澄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入上林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东北。属澄州。
一名龙头壁。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46闻喜县:龙头壁“后周绛州及正平郡所理也,在县东北二十八里”。
在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东中条山支峰石锥山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通二年(528),魏长孙稚“使其子子彦与侃帅骑兵自恒农北渡,据石锥壁”。胡注引《五代志》:“河东郡虞乡县有石锥山,于此筑垒壁也。”在今山
在今西藏乃东县南。相传公元7世纪时,由松赞干布主持建造。18世纪初叶蒙古准噶尔部侵犹西藏时,寺内大量文物被毁。十三世达赖曾重修此寺。“昌珠” 藏语意为鹞子和龙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在西
北魏置,属略阳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四十五里社棠镇。西魏废。
在今贵州桐梓县北。为桐梓河源之一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2播州宣慰司: 斋郎水 “在宣慰司(今遵义市) 北二百里。源出蒿芰里楚米坡,经小溪里入泸州合江,会蜀江。古有苗斋郎者居此,因名”。
亦作太伯城、梅里村。相传周太王之子泰伯所筑。在今无锡市东南三十里梅村。《吴越春秋》 卷1: 太伯 “还荆蛮,国民君而事之,自号为句吴,……起城周三里二百步”。《史记· 吴太伯世家》 正义: “太伯居梅
在今山东嘉祥县南三十二里南武山南麓南武山村西。因祀孔子弟子曾参而建。曾参 (前505一前436),字子舆,事亲至孝,作 《孝经》。清代封为宗圣,故曾庙又称宗圣庙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 宗圣曾子庙 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