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远县

安远县

①西晋太康六年(285)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柳江及红水河中游一带。南朝宋属桂林郡。南齐以后废。

②南齐建元初分雩都县置,属南康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宁都县南。永明八年(490)并入虔州。梁大同十年(544)复置,移治今江西安远县南。隋开皇中废。唐贞元四年(788)复置,属虔州。治所又移今安远县。南宋属赣州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废,至大三年(1310)复置,属宁都路。明属赣州府。民国初属江西赣南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

③隋开皇间置,属驩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河静省河静东南一带。大业初属日南郡。后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,属南德州。贞观十三年(639)后废。

④唐初置,属唐林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高尚南。至德二年(757)改为柔远县。

⑤北宋景德二年(1005)改安京县置,属钦州。治所即今广西钦州市。南宋为钦州治。元为钦州路治。明洪武七年(1374)废入钦州。

⑥辽置,属通州。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北。金废。


(1)古县名。北宋景德二年(1005年)改安京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。南宋后历为钦州、钦州路治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废入钦州。(2)今县名。在江西省南部。属赣州市。面积 2375 平方千米。人口34.6万。辖8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欣山镇。南朝梁大同十年(544年)析雩都县地于安远水南置安远县,治今址。因水得名。《寰宇通志》:石城县“因安远水而名”。属南康郡。隋省入雩都县。唐贞元四年(788年)析雩都三乡及信丰县一里复置,属虔州。南宋属赣州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年)并入会昌县,至大三年(1310年)再置安远县,隶宁都州。明隶赣州府。1912年属江西省,1914年属赣南道,1927年复属江西省。1949年属赣州专区,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,1964年属赣州专区,1970年属赣州地区,1998年属赣州市。地处赣南丘陵山区,武夷山、九连山余脉绵延地带,地势东、西部高,中、东北部低,基隆嶂与九龙嶂为赣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,濂江河自南向北流入贡江,镇江河自北向南流入东江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大豆、甘薯、烟叶、西瓜、柑橘、油茶等。森林资源丰富,为省重点林业县,特产九龙茶、松香、香菇。有钨、铁、锌、石灰石等矿。工业有采矿、机电、农机、陶瓷、化工、制药、饲料、木材等。信寻、安老、赣安、右版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宋代无为塔、莲花岩、永镇桥、东江源头三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。纪念地有毛泽东和朱德旧居、尊山围烈士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胡子崖

    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酉阳宣抚司: 胡子崖 “在司北百里。崖下路通司治,行者过此,有水自崖悬流,可以济渴”。

  • 吕村集

    即今河南安阳县东五十六里吕村镇。清嘉庆《安阳县志》东乡图:有“吕村集”。

  • 思龙镇

    即思陇镇。今广西宾阳县西南思陇镇。旧属上林县,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峄水

    即今甘肃东南部藉河。源出甘谷县西南,东流经天水市入渭河。唐杜佑 《通典》 卷174: 藉水“一名洋水,今名峄水”。

  • 栾川冶镇

    北宋置,属伊阳县。即今河南栾川县城关镇。熙宁二年 (1069) 改属卢氏县。崇宁三年(1104) 置栾川县于此。金海陵王贞元二年 (1154)废县为栾川镇。

  • 三钟山

   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。《后汉书·王常传》:下江兵领袖王常、成丹等兵败,“收散卒入蒌谿,劫掠钟、龙间,众复振”。注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云:“随州随县东北有三钟山也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44随县:三钟山“在

  • 盛乐县

    ①即西汉之成乐县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古城。《元和志》 卷4: “单于大都护府,今为振武节度使理所。……本汉定襄郡之盛乐县也,后魏都盛乐亦谓此城。” 胡三省 《通鉴注》:“按盛乐,《前

  • 木马砦

    五代前蜀置,属普安县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九十里木马岭。《资治通鉴》:后唐长兴元年(930),石敬塘前锋拔剑州,“董璋自阆州将两川兵屯木马砦”。即此。

  • 安宜县

    南齐置,属阳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。以安宜溪为名。梁为阳平郡治。隋属江都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为沧州治。七年(624)改属楚州。上元三年(762)改名宝应县。古县名。南朝齐置,治今江苏省宝应县

  • 青墩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崇德县。即今浙江桐乡市西北二十六里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桐乡县:青墩镇,“古有青墩,唐置镇遏使于此,与湖州之乌镇止隔一水”。1949年后与乌镇合并,定名乌镇。②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