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海城
即今福建晋江市西南安海镇。本名湾海,唐安金藏之后连济徙居于此,因易湾为安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》:安海城“在晋江县西南六十里。古名湾海。宋初改名安海市。东曰旧市,西曰新市。海舶至州,遣吏榷税于此。曰石井津。建炎四年置石井镇。绍兴二十六年海寇奄至,镇官自镇西偏循东北,筑土城垒石为门备之。后圮。元置石井镇巡司。明洪武二十年,徙司于同安之陈坑镇。仍为商民辏集处。嘉靖三十七年倭乱,甃石拓城,周一千二十七丈,门四,水关大小八,设官军戍守。亦曰安平镇。三十八年、四十三年,倭寇屡来攻, 皆不能陷。万历三十四年移府通判驻此。后复旧。本朝雍正七年,以地为滨海扼要,仍移府通判驻焉。今改县丞驻此”。建于南宋绍兴八年(1138)闻名国内的巨大桥梁工程——安平桥,俗名五里桥,即横跨安海与南安水头之间。
即今福建省晋江市西南滨海安海镇。本名湾海,唐安金藏之后安连济徙居于此,因易“湾”为“安”。宋初为安海市,东曰旧市,西称新市,为海舶入泉州时官吏榷税处。又名石井津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置石井镇。绍兴二十六年(1156年)筑土城,防御海寇,后圮。元置石井镇巡司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废巡司,仍为商民辏集处。嘉靖三十七年(1558年)以倭寇乱,甃石拓城,设兵戍守,亦曰安平镇。万历末年后,更为明、清两代泉州府通判或晋江县丞驻所。建于南宋绍兴八年、闻名国内的巨大桥梁工程——安平桥,即横跨安海与南安县水头之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