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州

安州

①北魏皇兴二年(468)置,治方城(今河北隆化县伊逊河东岸)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“索头水南流径广阳侨郡西,魏分右北平置,今安州治。”东魏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,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七十里。北周改名玄州。

②西魏大统十六年(550)改南司州置,治所在安陆郡(今湖北安陆市)。北周大象初改为涢州,寻复为安州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为安陆郡。唐初又改名安州,天宝初改名安陆郡,乾元初复名安州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安陆、广水、应城、孝感、云梦等市县地。北宋宣和元年(1119)改名德安府。

③南朝梁天监初置,治所在定远郡定远县(今安徽定远县东南)。太清中废。

④南朝梁武帝置,治所在宋寿县(今广西钦州市东北三十里久隆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钦州、防城港二市、灵山县及越南芒街一带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钦州。

⑤南朝梁末改南梁州置,治所在南安郡(在今四川剑阁县)。辖地相当今四川剑阁县地。西魏改为始州。

⑥南朝陈太建七年(575)改东楚州置,治所在宿预县(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)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)改为泗州。

⑦唐武德三年(620)李子通置,治所即今浙江德清县(武康镇)。寻改武州。

⑧唐武德五年(622)置,治所隆安县(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一带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
⑨唐渤海国置,为安边府治。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奥莉加。辽废。

⑩辽置,治所即今辽宁昌图县北四面城乡。辖境相当今辽宁昌图县北部分地区。金皇统三年(1143)废。

(11)金天会七年(1129)升顺安军置,治所在高阳县(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高阳、安新二县地。大定二十八年(1188)移治葛城县(今安新县西南安州镇),泰和八年(1208)又移治渥城县(今安新县)。元初还治葛城,属保定路。至元二年(1265)废。寻复置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废葛城县入州,属保定府。1913年改为安新县。1950年迁治新安镇。

(12)蒙古中统五年(1264)改石泉军置,属成都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安县西北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安县、北川县地。明洪武初降为安县。


(1)南朝梁置,治宋寿县(今广西钦州市东北钦江西北岸)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钦州。(2)南朝梁改南梁州置,治南安县(今四川剑阁县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剑阁县。西魏改为始州。(3)西魏大统十六年(550年)置,治安陆县(今湖北安陆市)。北周大象初改名郧州,旋复名安州。唐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安陆、云梦、应城、广水、孝感等市县地。北宋属荆湖北路。宣和元年(1119年)升德安府。(4)唐初李子通置,治武康县(今浙江德清县千秋镇西余英溪南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德清县一带。寻改名武州。(5)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隆安县(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)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(6)渤海国置,治今俄罗斯滨海边区奥耳加。为安边府治所。辽废。(7)唐末或五代前蜀置,治今重庆市云阳县北云安镇。后废。(8)辽置,治今辽宁省昌图县北四面城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改为归仁县。(9)金天会七年(1129年)升顺安军置,治高阳县(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高阳县北部及安新县南部等地。大定二十八年(1188年)移治葛城县(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),泰和八年(1208年)又移治渥城县(今河北安新县)。蒙古初复治葛城县,至元二年(1265年)省。旋复置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省葛城县入州。1913年降安州为安县。(10)蒙古中统五年(1264年)改石泉军置,治今四川省安县东北。属成都路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安县、北川县境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降为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邦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北。宋以后废。唐置,治今贵州省都匀市西北。天宝元年(742年)属黔中郡,后属黔州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都匀市一带。南宋以后废。

  • 海奇山

    在今新疆乌什县西北,为天山支脉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2: 毕底尔河 “河之北岸二百里为大山,自西而东绵亘不绝,自毕底尔卡伦北曰海奇山,又东曰色勒克塔什山……又东曰哈沙拉伊山,与阿克苏界,统名曰贡

  • 沂河

    在今河北滦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永平府:沂河“在滦州西二十里,南流入海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滦州:沂河,“《志)云:大沂河源出卢龙县界马家庄,西南流径州西北二十二里之佛住山,又南合于小沂河。小沂河出州

  • 石佛山

    ①即今江苏徐州市西南云龙山。其东南岭有大石佛,俗因谓之石佛山。《新唐书·时溥传》:景福二年(893),朱全忠遣子友裕击时溥于徐州,后“全忠使庞师古代友裕,溥分兵固保石佛山,师古攻拔之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四

  • 陡山河店

    即今河南新县西北三十一里陡山河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: 同治三年 (1864) 四月,太平军自向家店等地,退走 “陡山河保”。

  • 通州路

    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通州置,治所在静海县 (今江苏南通市)。领静海、海门二县。辖地相当今南通、海门、启东、通州等市及如东县地。二十一年 (1284) 废通州路,仍为通州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

  • 赤河

    ①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。亦黄河支流。《宋史·河渠一》:“自周显德初,大决东平之杨刘,宰相李谷监治堤, 自阳谷抵张秋口以遏之,水患少息。然决河不复故道,离而为赤河。”乾德二年(964),“赤河决东平之竹村

  • 乌秅国

    汉西域国名。都城在乌秅城(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。一说在叶城县西南)。神爵二年(前60)后属西域都护府。西域古国名。汉时王治乌秅城(今新疆叶城县西南山中),或谓在今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。属西域

  • 洪宽站

    元置,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洪原县。元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青州百一十 (里) 洪宽。” 后废。

  • 三都汛

    即今广西柳江县西南三都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西三都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设巡检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