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国寺
①唐咸通间建。即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南隅钟楼寺。
②在今湖北黄州市东南二里。北宋苏轼有《黄州安国寺记》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出城五里至安国寺,亦苏公所尝寓,兵火之余,无复遗迹,惟绕寺茂林啼鸟,似犹有当时气象。”
③在今陕西西安市内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8:大安国寺“睿宗在藩旧宅。景云元年立为寺,以本封安国为名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兴元元年(784),李晟破朱泚,复长安,“以牙前三千人屯安国寺,以镇京城”。
在今湖北省黄冈市东南。北宋苏轼有《安国寺记》。
①唐咸通间建。即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南隅钟楼寺。
②在今湖北黄州市东南二里。北宋苏轼有《黄州安国寺记》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出城五里至安国寺,亦苏公所尝寓,兵火之余,无复遗迹,惟绕寺茂林啼鸟,似犹有当时气象。”
③在今陕西西安市内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8:大安国寺“睿宗在藩旧宅。景云元年立为寺,以本封安国为名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兴元元年(784),李晟破朱泚,复长安,“以牙前三千人屯安国寺,以镇京城”。
在今湖北省黄冈市东南。北宋苏轼有《安国寺记》。
在今甘肃文县东。《元和志》卷22曲水县:邓艾故城“在县东七里。魏景元四年,邓艾伐蜀……所筑城也”。
在今湖南沅陵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辰州府沅陵县: 怡容驿 “在府城东”。
唐称涑沫江或粟末水,辽、金时称宋瓦江、混同江,明始称松花江。即今吉林、黑龙江两省之松花江。源出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天池,西北流至松原市汇合嫩江后折向东流,经黑龙江省南部至同江市注入黑龙江。《明一统
在今贵州毕节市东二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8毕节卫: 响水河 “在卫城东。悬崖飞瀑数十仞,有声如雷,下注成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3毕节卫指挥使司: 响水河 “ 《志》 云,河源有三,合流为一,南入落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定阳县(今山西吉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、乡宁等县地。后改汾州。金天德三年 (1151) 改慈州复置耿州,治所在吉乡县 (今吉县)。明昌元年 (1190) 改吉州。
即今河北平乡县西南,南和、任县东之留垒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59平乡县: “落漠水在县西南十八里,古薄洛津也。语讹,故为落漠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顺德府》: 落漠水 “一名刘累河。俗亦称牛尾河。自鸡泽县流入县
隋大业三年(607)改硖州置,治所在夷陵县(今湖北宜昌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、枝城、远安等市县地。唐初改为硖州。天宝元年(742)复为夷陵郡,治所在夷陵县(今宜昌市)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硖州
辽置,属大同府。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。元属兴和路。明洪武四年(1371)属大同府,寻废。古县名。辽析云中县置,治今山西省天镇县。属大同府。元属兴和路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改属大同府,寻废。
①即今四川高县东北沙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叙州府二》:沙河驿“在庆符县东七十里。由叙入永,通滇黔大道”。②明置,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沙河驿“有民堡……有公馆,为往来孔道”。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隶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左翼次旗: “牧地有盐池。东至沙拉图,南至海达克,西至努克孙山鄂昔齐,北至乌兰墨尔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