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山堰
又称小江湖。在今浙江鄞县西南鄞江镇。建于唐太和七年(833),由当时水利家王元玮主持建造。此堰全长134.4米,宽4.8米, 高27米,堰坡左右有石级,堰体用巨大条石砌成。这一石坝水利工程的兴建,解决了二十余万亩农田的灌溉、宁波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, 以及宁波平原因鄞江海水倒灌而造成的洪水泛滥和咸潮浸蚀的灾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鄞县:小江湖“在府西南五十里它山下,即它山堰也。今曰南塘河。会稽、上虞以东,高山深谷,络绎环绕,层次引流, 皆汇于此。唐长庆中, 舒亶《引水记》云:它山者, 四明众山水所萃。一作雨,则涧壑交会为漫流;即岁旱,溪流亦未尝绝也。但岁久水堙,作引水法为之,即可复旧。太和中,王元玮为令,相地势,谓大江夹诸山直上接平水,而溪所从来者高,至它山,始两岐之,水稍散漫。江北惟此山四无附丽,故谓之它。它山麓皆石,趾插江底,可藉为堰。乃治堰跨两山麓,南北阔皆四十二丈,石级三十有六,冶铁灌之,渠与江截为二,堰高而甚中,涝则什七入江,什三入溪;旱则什七入溪,什三入江, 邑西七乡之田,俱恃以灌溉”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南它山旁、漳溪入鄞江处。唐太和七年(833年)鄮县令王元纬建,初溉田八百顷。今长134.4米,宽4.8米,高10米,引鄞江上游淡水入内渠南塘河,灌溉农田20万亩。规划周详,结构合理,精致牢固,工艺精湛,是中国现存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