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中山大元帅府
在今广东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。1917年孙中山于此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职。其后因受桂系军阀和政学系的挟制,被迫于1918年5月去职赴沪。1923年3月孙中山在驱逐陈炯明叛军后回到广州,于此重建陆海军大元帅府。1925年1月,孙中山应邀北上讨论国是,由胡汉民代行大元帅职务。同年7月,广州国民政府成立,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遂告结束。
在今广东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。1917年孙中山于此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职。其后因受桂系军阀和政学系的挟制,被迫于1918年5月去职赴沪。1923年3月孙中山在驱逐陈炯明叛军后回到广州,于此重建陆海军大元帅府。1925年1月,孙中山应邀北上讨论国是,由胡汉民代行大元帅职务。同年7月,广州国民政府成立,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遂告结束。
明末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小姓乡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小姓寨土百户“其先郁从文,于明末归附,授长官司职衔印信,管束番众。顺治年间,将明时印信号纸呈缴”。清改为小姓寨土百户。
明洪武九年(1376)改安陆府置,属湖广布政司。治所在长寿县(今湖北钟祥市)。明嘉靖十年(1531)改为承天府。明初降安陆府置,治钟祥县(今湖北钟祥市)。直隶湖广布政司。辖境同安陆府。嘉靖十年(153
一名荇溪。在今安徽滁州市东。为清流河支流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2滁州: “菱溪在清流县。出永阳岭西,经皇道山下。欧阳修有 《菱溪石记》。本名荇溪,避杨行密嫌名改曰菱溪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29滁州: 菱
又称聚宝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南,聚宝门外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诸葛恪传》:“建业南有长陵,名曰石子冈, 葬者依焉。”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“石子冈”条引《图经》云:“俗说此冈多细花石,故名石子冈。”《陈书·
北宋置,属融水县。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牙洞。南宋改为北遐寨。古镇名。北宋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牙洞。南宋改为寨。
在今湖南凤凰县北九十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火麻营“在筸子哨西北,为木营粮运必经之地。征苗时设粮台于此。刘应中称其山高而稍秀,水险而差清,亦酋中要地也”。
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建昌县置,属南康路。治所在建昌县 (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)。明洪武初降为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建昌县为州,治今江西省永修县西北艾城。属南康路。辖境约当今江西省永修、
北宋崇宁三年 (1104) 改潞州置,治所在上党县 (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长治市及襄垣、黎城、屯留、潞城、长子、壶关、平顺与河北涉县地。金改潞州。元初复改隆德府,太宗三年(1231) 复改潞
①秦始皇二年 (前245) 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尉氏县。西汉属陈留郡。西晋属陈留国。西晋末属陈留郡。北魏兴安元年 (452) 废。太安三年 (457) 复置。东魏天平元年 (534) 改属开封郡
亦作阎良镇。即今陕西西安市东北阎良区阎良乡。旧属临潼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 “栎阳镇” 条下: “又阎梁镇,在 (临潼) 县北七十里清水北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