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姜堰镇

姜堰镇

即今江苏姜堰市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姜堰镇 “在泰州东四十五里。运盐河所经”。1949年泰县迁治于此。1994年改设姜堰市。


在江苏省姜堰市中部偏东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1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姜堰,人口8.7万。古名三水、罗塘。相传北宋末大水冲毁罗塘,姜姓率众筑堤堰御水,取名姜堰,镇以堰名。清设姜堰镇。1949年设姜堰区,为泰县治。1956年置镇,1958年改公社,1981年复置镇。1994年泰县改设姜堰市,为市治;同年姜堰乡并入。2000年太宇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玉米、蚕茧、蔬菜、水果等。有机械、电子、五金、纺织、印刷、橡胶、砂轮等厂。盐靖、姜八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天目山商周遗址、万年台和曲江楼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桐城县

    唐至德二年 (757) 改同安县置,次年属舒州。治所即今安徽桐城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6安庆府: 桐城县,“ 《元和郡县志》: 取桐乡为名”。宋属安庆府。南宋末移治枞阳镇,后又移今贵池市西李阳河。元复

  • 牢兰海

    即盐泽。今新疆罗布泊。《水经·河水注二》:南河“其水东注泽,泽在楼兰国北扞泥城,故彼俗谓是泽为牢兰海”。《山海经》作泑泽。《史记·大宛传》作盐泽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、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作蒲昌海。见“罗

  • 滦州

    辽置,属南京道平州。治所在义丰县 (今河北滦县)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 引宋王曾 《北行录》 云:滦州 “因河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滦县、滦南、乐亭等县。元属永平路。明属永平府。清不辖县。1913年改为滦

  • 长淮卫

    明洪武六年(1373)置,属中都留守司。治所即今安徽蚌埠市东二十里长淮卫镇。清废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,治今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东部、淮河南岸长淮卫镇。属中都留守司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废

  • 青衣江

    ①古名大渡水、沫水、平羌江、平乡江、雅河。在今四川西部,为大渡河最大支流。《水经·青衣水》: “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,东与沫水合也,至犍为南安县入于江。” 源出四川宝兴县北夹金山南麓,曰宝兴河,西南流

  • 定陶镇

    唐贞观元年 (627) 降定陶县为镇,属曹州济阴县。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 复为定陶县。在山东省定陶县中部偏西南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97.4平方千米。人口10.4万。镇人民政

  • 唐兴县

    ①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恭州。治所在州东五里 (今云南昭通市坝子内)。八年 (625) 属曲州。天宝后废。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梁兴县置,属道州。治所在湖南宁远县东南。后移今宁远县。天宝

  • 小龙湾泉

    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莱芜县:小龙湾泉“亦曰小龙湾河。合县西司马河,又西南流,入于汶”。

  • 连谷镇

    隋文帝时置,在今陕西神木县北七十里黄羊城。炀帝改为连谷戍城。古镇名。隋文帝时置,在今陕西省神木县西北。炀帝改为连谷戍。大业十三年(617年)废。

  • 卧龙番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十五里。正统三年 (1438) 改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属定番州。清乾隆年间裁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