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娲堡
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北五十里女娲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十年(354),“秦丞相(苻)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,破之,勋退屯女娲堡”。
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十年(354年),桓温北伐,命司马勋出子午道以伐秦,“秦丞相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,破之,勋退屯女娲堡”,即此。
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北五十里女娲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十年(354),“秦丞相(苻)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,破之,勋退屯女娲堡”。
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十年(354年),桓温北伐,命司马勋出子午道以伐秦,“秦丞相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,破之,勋退屯女娲堡”,即此。
在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嘉定县: 顾泾港 “宋时与茜泾、下张、七鸦、杨林、掘浦共为昆山六大浦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太仓州一》: 顾泾港 “西南接练祁,北通川沙港,东入海”。
唐置,属云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荣县西南境。景龙二年 (708) 废入大牢县。
一名山城。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桐城县:“自开元中徙治山城,地多猛虎、毒虺。元和八年,令韩震焚薙草木,其害遂除。”
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改为湖耳长官司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锦屏县东南湖耳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改名湖耳长官司。
亦名峨眉大山。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峨眉山。《元和志》卷31峨眉县:“峨眉大山,在县西七里。《蜀都赋》云:‘抗峨眉于重阻。’两山相对,望之如峨眉,故名。”唐、宋以来成为佛教胜地。南宋范成大曾游大峨眉山,写
1914年由原伊犁道袭置,属新疆省。治伊宁县(今新疆伊宁市)。辖境约当今新疆伊犁、塔城两地区(乌苏、沙湾、和布克赛尔三县除外)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。1916年,塔城、额敏二县划归塔城道。1928年废。
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2黎州:“周天和三年开越嶲,于此置黎州。隋废州,置沈黎镇。”
唐龙朔元年(661)置,属月氏都督府。治所在昏磨城(今阿富汗北部胡尔姆)。8世纪中废。唐龙朔元年(661年)置,治昏磨城(今阿富汗北部胡尔姆)。8世纪中废。
①在今江苏高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高淳县:秀山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山多松柏”。②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八十里灌口乡。《寰宇记》卷105贵池县:贵池“其水源出秀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2池州:秀山“
西汉武帝时于上林苑中凿,在今陕西周至县东灵轵原下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关中灵轵、成国、渠引诸川, ……皆穿渠为溉田, 各万余顷。”西汉武帝时凿。在今陕西省周至县东灵轵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