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头围

头围

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北头城镇。清为头围堡,属噶玛兰厅。后属宜兰县,有县丞驻此。1945年设头围乡。1950年改头城镇。


又作头围堡(街)。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北头城镇。清嘉庆元年(1796年),福建漳浦人吴沙率移民在此垦殖成第一个土围,称“头城”。后因噶玛兰厅城迁置此地,乃改称“头围”。噶玛兰厅所属的巡检司和宜兰县丞均驻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吴郡

    ①西汉初以会稽郡治所在吴县,故亦称吴郡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六年(前201),“以故东阳郡、鄣郡、吴都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州王”。一说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,汉武帝后废。《汉书·灌婴传》:“度江,破吴郡长吴下

  • 黄石县

    北魏正光五年 (524) 置,为长城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十里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改名长城县。古县名。北魏正光五年(524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。为长城郡治。西魏废帝二年(5

  • 固临县

    一作固林县。1937年1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红宜县改置,治宜川县固州 (今陕西延长县东南赵家河)。取固州和临镇 (原红宜县驻地) 首字为名。1948年撤销,并入延长、临镇二县。旧县名。陕甘宁边区设。1

  • 敦厚镇

    1923年置,属建水县。即今云南元阳县治新街镇。在江西省吉安县中部、禾水南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87平方千米。人口6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敦厚,人口3万。明初建村,因处小溪旁,名圳头,后谐称敦厚。19

  • 席帽山

    ①在今江西南城县东。《明 一统志》 卷53建昌府: 席帽山 “在府城东五十里。上锐下阔,如席帽。半山有石如人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一》: 席帽山,“ 《通志》 云,相传南唐保大间,范越凤择地,于此置

  • 思陵山

    即思灵山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思陵山 “一名西山,亦曰西陵。秀峙穹窿,映带府治。上有三清岩”。

  • 删丹县

    西汉置,属张掖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。《元和志》卷40删丹县:“按焉支山,一名删丹山,故以名县。”东汉兴平二年(195)改属西郡。北魏改为山丹县。隋大业初复改为删丹县,属张掖郡。唐属甘州,后陷于吐蕃。

  • 小觅出礁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小现礁。1935年命名小觅出礁。1947年改名小现礁。

  • 汉沟

    即今天津市西北汉沟。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)英国西摩率英法等国联军进犯北京,曾在此受到中国军民的痛击。村名。在天津市北辰区北部、北运河东岸。属双街镇。人口 2300。相传明初山东散兵定居于此,后住户

  • 沐州

    唐麟德二年(665)置,治所在罗目县(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及乐山市金河口区地。上元三年(676)废。唐麟德二年(665年)置,治罗目县(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