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和寨
一作大和砦。北宋元符二年(1099)筑,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东南二里太和沟内。金正大三年(1226)升为太和县。
集镇名。在陕西省神木县东南部。太和寨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400。北宋元符二年(1099年)筑寨,以寨名为村名。金正大三年(1226年)为太和县治,蒙古至元六年(1269年)并入神木县。现城垣与寨门尚存。产谷子、玉米、高粱。有公路通榆府公路。
一作大和砦。北宋元符二年(1099)筑,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东南二里太和沟内。金正大三年(1226)升为太和县。
集镇名。在陕西省神木县东南部。太和寨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400。北宋元符二年(1099年)筑寨,以寨名为村名。金正大三年(1226年)为太和县治,蒙古至元六年(1269年)并入神木县。现城垣与寨门尚存。产谷子、玉米、高粱。有公路通榆府公路。
即固道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徽县东北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尚婆水 “历两当县之尚婆城南,魏故道郡治也”。
唐置羁縻州,属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雷波县东。北宋属叙州。后废。唐置羁縻州,治今四川省雷波县附近。属戎州羁縻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雷波、永善等县境。后废。
即今云南建水县东南五十里普雄乡。洪宪元年 (1916) 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 建水县东南有普雄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建水县东南部。普雄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340。以建村人普雄为名。产稻、玉米
在今陕西略阳县北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乾德二年(964),王全斌伐蜀, 由凤州路进讨,“攻拔乾渠渡、万仞、燕子等寨,遂取兴州”。
①汉代称河内、河南、河东三郡为“三河”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昔唐人都河东,殷人都河内,周人都河南。夫三河在天下之中,若鼎足,王者所更居也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司隶校尉“察三辅、三河、弘农”。《后
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安陆府》:乾滩河“在天门县东六十里。一名田二河,诸水汇流至此,复分二流, 一自张家池口入汉,一自竹筒河入汉川县界”。
即莘。又作姺或侁。在今山东曹县北十八里莘冢集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 《索隐》引《系本》:“鲧取有辛氏女。”
西晋太和三年(368)置,属上洛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八十里古城镇。北周为拒阳郡治。隋开皇五年(585)改名洛南县。古县名。东晋太和三年(368年)置,治今陕西省洛南县东南。属上洛郡。后废。北魏太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阳寿县置,属云州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北中滩乡哈拉板申村大黑河东岸古城。一说在托克托县西南之沙拉湖滩附近。以金河 (今大黑河) 为名。二十年(600) 改属胜州。后废。唐
北宋元丰七年 (1084) 置,属诚州。即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北四十七里县溪镇。元祐三年(1088) 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