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马镇

天马镇

即今浙江常山县治。自唐广德二年(764)以来为常山县治。


(1)在浙江省常山县中部偏南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1.6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天马,人口3万。唐初设常山镇巡检署。1936年分设南靖、北平镇,1947年并称天马镇,以南有天马山得名。1950年又分设塔山、东屏镇,1955年再并,称城关镇。1958年常山县废,1959年称常山镇。1961年复置县,称城关镇。1985年复称天马镇。地处常山港两岸。产稻、柑橘、油茶籽等。有棉纺、化工、机械、电器、建材、食品等厂。唐广德二年(764年)起历为常山县治。明正德八年(1513年)筑城,1929年始逐渐拆毁。320、 205国道于此交会。为浙西重镇。商贸极旺,浙西最大的食用菌市场设此。古迹有文峰塔、黑择祠等。有奥陶乐达瑞威尔阶剖面。(2)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东部。面积37.9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金马场,人口1000。清初开集时,取“金马碧鸡”的古老传说命名。1949年为金马乡,1958年为金马公社,1980年改名为天马公社,1983年改乡,1988年置镇。有铸造、拉丝、酿酒、机砖等厂。成汶铁路斜贯,乡村公路接成阿公路。(3)在贵州省岑巩县中部、马鞍山西麓。面积209.18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天马村,人口2870。以山形如马鞍得名。1931年置天马镇,1938年置天马联保,1943年置天马乡。解放初期设天马镇,1957年设天马基层片区,1958年建东风公社。1961年更名天马乡,1984年复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薯类等。有酿酒、农具、建筑等业及茶场、拖拉机站等。为县北部重要集市。岑江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骍马县

    西晋置,属酒泉郡。治所即今甘肃玉门市东北骍马城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81后凉录: 吕光太安二年 (387),“率步骑二万攻酒泉,克之,进次凉兴。穆引师东还,路中众散,穆单骑奔骍马,骍马令郭文斩首送之

  • 京兆府路

    金皇统二年 (1142) 改永兴军路置,治所在京兆府 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、铜川、乾县以南,武功县以东,首阳山、镇安县、社川河以北、以东及河南卢氏县、虢略镇、米阳关等地。蒙古废。金皇统

  • 郫县

    秦于周慎王五年 (前316) 灭蜀国后在郫邑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郫县北一里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周��王四年 (前311), 张仪张若建“郫城,周回七里,高六

  • 揣骨瞳堡

    即今河北阳原县东南二十里揣骨瞳镇。清乾隆 《宣化府志》 卷10西宁县: 南路有揣骨瞳。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2西宁县图: 东南有揣骨疃。

  • 百花山

    ①即百花陀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与门头沟交界处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“百花山在府西二百六十里。上多花卉, 因名。绝顶有龙潭。”②在今河北邢台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4顺德府:百花山“在府城(按:今邢台

  • 秃马温山

    在今伊朗德黑兰东北达马万德山。《元史·曷思麦里传》:“追袭扎剌丁等于阿剌黑城,战于秃马温山, 又败之。”

  • 石甸长官司

    元至元十一年(1274)置,属镇康路。治所在今云南施甸县北七里长官司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)改施甸长官司。元至元十一年(1274年)置,治今云南省施甸县。属大理路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改名施甸

  • 绵上关

    明置,在今山西沁源县西北棉上村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始封之君为周宣王弟友。都于棫林 (一作咸林,今陕西华县)。《史记· 郑世家》: 周宣王二十二年 (前806),“友初封于郑”。幽王末年徙都新郑 (今河南新郑市)。春秋时因地处中原地区,

  • 武篆山

    即五篆山。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庆远府》: 武篆山 “一名五篆山。耸秀菁葱,上多大猿奇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