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源河
北宋元丰五年(1082)改金水河为天源河。以源流深远,故名。《宋史·河渠四》:“金水河一名天源,本京水,导自荥阳黄堆山,其源曰祝龙泉。”
北宋元丰五年(1082)改金水河为天源河。以源流深远,故名。《宋史·河渠四》:“金水河一名天源,本京水,导自荥阳黄堆山,其源曰祝龙泉。”
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北沈村镇。清嘉庆《宁国府志》卷12宣城县:沈村埠“距城四十里”。
即今浙江湖州市东南荻港村。清同治 《湖州府志》 卷22: 荻冈镇 “在 (湖州) 府城南二十七里。一作荻港。统上、下堡。袤五里、广二里。宋、元时市聚上堡,明嘉靖间倭寇肆焚,居民北徙就下堡”。
又名梵宗寺、法海寺。藏语称 “衮本”,意为 “十万佛像”。在今青海湟中县 (鲁沙尔镇)西南隅塔山中。明嘉靖三十九年 (1560) 创建,是黄教始祖宗喀巴降生之地。因内有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而得名。为格鲁
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雒阳城北面西头门。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:建宁元年 (168) 正月,“己亥,帝到夏门亭”。注引 《东观记》: “到夏门外万寿亭,群臣谒见。”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魏洛阳城北面西头门。
在今云南弥勒县北。《清一统志 · 澂江府》: 革泥关 “在路南州东南八十里,交弥勒县界”。
即灵竹县。在今广西横县西北石塘镇灵竹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永定县: “开宝六年,废峦州武灵、罗竹二县入焉。” 罗为灵之讹。
地区名。淮水北岸地。即今安徽凤台县至亳州市东南一带。《左传》: 昭公九年(前533),“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,实城父。取州来、淮北之田以益之”。即此。地区名。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。包括阜阳、宿州、淮北三市
即浦口市。今湖南新宁县东北五十四里堡口乡。
即应城。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,白龟山水库内。《元和志》 卷6龙兴县: “滍阳城,一名应城。在县南二十五里。后魏置滍阳县。”
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1海州东海县:小鬲山“在县北六十里。田横避汉所居之山也。其山三面绝壁,皆百余仞,惟东南一道略容行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