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涯山
在今山西原平市东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7太原府:天涯山“在崞县东南四十里。形类芙蕖,山有石鼓”。《清一统志·代州》:天涯山“亦有小五台之称,俗名莲花峰。峭石壁立,峦岫温和,雪落随消”。
在山西省原平市东、滹沱河畔。奇峰并列,状似牙齿,故名天牙山,后演变为今名。主峰海拔 1114 米。《崞县志》:“岩际有石,形似鼓,风吹石窍,如闻鼓声。”“天涯石鼓”为崞县(今原平市)旧八景之一。山脚建有石鼓神庙,亭台楼阁,雕梁画栋,为县名胜。
在今山西原平市东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7太原府:天涯山“在崞县东南四十里。形类芙蕖,山有石鼓”。《清一统志·代州》:天涯山“亦有小五台之称,俗名莲花峰。峭石壁立,峦岫温和,雪落随消”。
在山西省原平市东、滹沱河畔。奇峰并列,状似牙齿,故名天牙山,后演变为今名。主峰海拔 1114 米。《崞县志》:“岩际有石,形似鼓,风吹石窍,如闻鼓声。”“天涯石鼓”为崞县(今原平市)旧八景之一。山脚建有石鼓神庙,亭台楼阁,雕梁画栋,为县名胜。
即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高格斯台郭勒。《清一统志·阿巴噶部》: 韭河 “在右翼东南四十里。蒙古名郭和苏台,自阿巴哈纳尔流入境,经色几库山,西北入白海子”。
即今山东莒南县西南三十里板泉镇。旧属兰山县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兰山县 (今临沂市) 东北有板泉堐。
即今河南郏县东二十八里冢头镇。明正德 《汝州志》 卷1 《村店》: 郏县有冢头店。
在今江西浮梁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一》: 显教山 “在浮梁县南三里。古新昌县治此。后为显教寺,因名”。
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北五十四里官浔镇。清光绪 《漳浦县志》 图: 县东北有官浔。在福建省漳浦县北部、大南溪西岸。面积82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官浔,人口 7890。昔为平和、龙海、漳浦三县水
在今河北邢台市西北一百二十里黄峪岭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贞明元年(915),“周德威闻(刘)西上, 自幽州引千骑救晋阳,至土门,已整众下山, 自邢州陈宋口逾漳水而东,
北周改西兖州置,治所在左城县 (隋改济阴县,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六十里)。隋大业初改济阴郡。唐武德初复为曹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又改为济阴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曹州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及定陶
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以西黄河北岸一带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 泰常六年 (421) 七月,拓拔嗣“遂至于河,八月庚子,大狝于犊渚”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东南、黄河北岸。北魏泰常六年(419年),拓跋嗣
一名尼山。亦称尼丘山。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四十四里曲阜、泗水、邹城三市县交界处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叔梁纥与颜氏女“祷于尼丘得孔子”。“生而首上圩顶,故因名曰丘云”。见“尼山”。
在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宣化区下八里村。为辽检校国子监祭酒兼监察御史张世卿墓。建于辽天庆六年 (1116)。由墓道、墓门和前后二室组成,室内壁画分布于墓室四壁和顶部,绘出行、伎乐、宴饮等活动。墓顶绘彩色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