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岭
①又名偏岭。在今河北沽源县南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第二》:胡峤云:归化州“又三日登天岭,岭东西连亘,有路北下,四顾冥然,黄云白草,不可穷极。契丹谓峤曰:‘此辞乡岭也……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:偏岭“盖讹偏为天也。成祖北征, 自积石度偏岭,至开平之纺织隰宁驿是也”。
②在今江西上高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瑞州府:天岭“在上高县西二十里。其岭最高,行者若登天,因名”。
①又名偏岭。在今河北沽源县南。《新五代史·四夷附录第二》:胡峤云:归化州“又三日登天岭,岭东西连亘,有路北下,四顾冥然,黄云白草,不可穷极。契丹谓峤曰:‘此辞乡岭也……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:偏岭“盖讹偏为天也。成祖北征, 自积石度偏岭,至开平之纺织隰宁驿是也”。
②在今江西上高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瑞州府:天岭“在上高县西二十里。其岭最高,行者若登天,因名”。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新昌县置,属平州。治所即今河北卢龙县。大业初为北平郡治。隋末改为肥如县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名卢龙县,为平州治。元为永平路治。明为永平府治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
在今湖北老河口市东北五十里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6光化县:陈家楼卡,“《县志》:在城北四十里。北界河南邓州老君庙。《光绪舆地记》云:有把总驻防”。村名。在山东省阳信县偏东北部。属劳店乡。人口660人。
①西汉置,属临淮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。东汉废。②东汉章帝改橐县置,属山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一百四里两城乡。因高平山为名。西汉地节三年 (前67) 封丞相魏相为高平侯,即此。三国魏改为高平
在今广东雷州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海康县:吉斗山“在府西北四十里。山尖盘道三十里,形如盘斗,因名”。
即今江苏沭阳县东南五十四里钱集乡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: 钱家集 “在沭阳县东南。本朝乾隆二十七年,移县丞驻此”。即今江苏省沭阳县东南与淮安市交界的钱集。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移沭阳县丞驻此。
即六归河。今贵州大方县西南六冲河。《明史·李橒传》:天启二年(1622)安邦彦叛军“东渡陆广河,直趋贵阳”。
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叶尔羌河北岸伊力克一带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9:“(八札塔拉)九十里至苏合外提与星峡阿格嘴会。九十里至陂里勒克一带,草盛薪足。”
即旋鸿池。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东、西海子村一带。《魏书·太祖纪二》; 天兴二年 (399)二月,“又穿鸿雁池”。
即今陕西蓝田县东北厚镇乡。清 《蓝田县志》 卷1有厚子镇。集镇名。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北部、横岭东麓,蓝田县与渭南市交界处。厚镇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350。宋设堠子镇,宋《长安志》载“以南山多虎故立斥
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彭州:中隋山“在大隋山后。又上三十里至光相阁,三月半间,扫去积雪,峰顶下视,葛仙、白鹿、大隋真培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