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通军
五代晋天福四年(939)置,治所在大通城(今河南滑县东北)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高宗纪》:天福六年(941),“诏以胡梁度月城为大通军,浮桥为大通桥”。
五代晋天福四年(939)置,治所在大通城(今河南滑县东北)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高宗纪》:天福六年(941),“诏以胡梁度月城为大通军,浮桥为大通桥”。
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6:“石门汤,在县西南四十里石门谷口。旧图经曰:唐初有异僧止于此,大雪其地,雪融不积,僧曰必温泉也。掘之,果有汤泉涌出,遂置舍两区,凡有病者,浴多痊……明皇时,
在今湖北石首市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大江右径石首山北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64江陵府:石首山“《元和郡县志》:在石首县北江中有石孤立,为北山之首,因名”。在湖北省石首市绣林镇西北、长江南岸。东北与绣林山
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丹城集。《魏书·地形志中》: 临涣郡丹城县 “治费城”。
明洪武五年(1372)改落邦札佐等处长官司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修文县东北札佐镇。崇祯三年(1630)改为敷勇卫。
相当今江苏南通、通州市一带。本长江口沙洲,后与北岸大陆相连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承圣元年 (552),侯景败走,自滬渎下海,欲向蒙山,其下羊鹍谋诛之,因景昼寝,语舟师直向京口,“至胡豆洲,景觉,大惊
即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巴州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西宁镇“平戎堡”条下:“卫东南二百三十里,有巴川堡, 巴川马驿置于此。”
元至正初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在今湖北鹤峰县东北四十四里下坪镇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 废。永乐五年 (1407) 复置,属容美宣抚司。清初废。元至正初置,治今湖北省鹤峰县东北留驾司。明洪武十四年(1
亦作车道岭。在今甘肃定西县西北,与榆中县毗连。《明史·邓愈传》:洪武三年(1370),“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西。扩廓(帖木儿)屯车道岘,愈直抵其垒, 立栅逼之,扩廓败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安定
①秦始皇三十三年 (前214) 置,治所在临尘县 (今广西崇左县境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西部、广东西南部及贵州南部。西汉元凤五年 (前76) 废。《山海经·海内东经》: “沅水出象郡镡城西,……郁水出象郡
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八十里大安山乡。《新唐书·刘仁恭传》:唐天祐间, “从方士王若纳学长年,筑馆大安山,掠子女充之”。②在今福建南安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南安县:大安山在“县(旧治在今市东北丰州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