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白渠

大白渠

古水名。在今河北平山、鹿泉、石家庄市一带。其下游即斯洨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蒲吾县:“大白渠首受绵曼水,东南至下曲阳入斯洨。”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斯洨水“受大白渠,大白渠首受绵蔓水。……白渠水又东谓之斯洨水”。大白渠与斯洨水乃一水之上、下游之分,故《清一统志·赵州一》谓:古斯洨水“即白水渠也”。


所指因时而异。汉代指自蒲吾县(今河北平山县东南)西与绵曼水(今冶河)分流,东经桑中县(今平山县东南)、绵曼县(今鹿泉市东北南故城)北,乐阳县(今鹿泉市东北)、藁城县(今市西南丘头)、肥累县(今藁城市西南)南,下曲阳县(今晋州市西鼓城)北,于贳县(今辛集市西南)入于斯洨水者为大白渠水,而称于绵曼县东南从大白渠水分流,东南经关县(今栾城县西北北十里铺)、敬武县(今赵县东北)北,于郻县(今辛集市东南)入于漳河者为斯洨水。北魏称汉大白渠绵曼县以西一段为桃水,绵曼县至乐阳县一段为绵曼水,以东为白渠枝水,而指汉斯洨水在敬武县以西为大白渠,敬武县以东仍名斯洨水。至唐代,白渠枝水已堙,仅存一河,上游名太白渠,下游称斯洨水;其时为灌溉平山、石邑、真定、获鹿诸县农田,导引大白渠开凿大唐、礼教河渠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巴彦州

    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(1905年1月)置,属呼兰府。治所在巴彦苏苏(今黑龙江巴彦县)。1913年降为巴彦县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巴彦县。属呼兰府。1913年降为县。

  • 宁江州

    辽清宁中(1055—1064)置,治所在混同县(今吉林松原市东三岔河镇东北石头城子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松原市北部。金初废。辽清宁中置,治混同县(今吉林扶余县东石头城子)。属东京道。辖境相当今吉林省扶余县

  • 换骨岩

   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山幔亭峰北壁。明 《八闽通志》 卷6 《地理志·山川》 崇安县:换骨岩 “在幔亭峰北。中一岩室,平广可六、七丈。室前路断数尺,旧有黄心木为桥,迄今不坏。室中有四柱楼一所,如世俗

  • 淯井

    亦名雌雄水。为盐井。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。为盐泉井,唐名淯井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6长宁军: 盐井 “在监城北。井之咸脉有二: 一自对溪报恩山趾度溪而入,尝夜有光如虹,乱流而济,直至井所。一自

  • 贝寨

    即今福建武平县西北贝寨。明初移永平寨巡司于此。

  • 光宅寺

    ①南朝梁置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十七年(518),“上幸光宅寺,有盗伏于骠骑航,待上夜出。上将行,心动,乃于朱雀航过”。胡三省注:“帝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,三桥在秣陵县同夏里

  • 黑黑子将杆 (桿)

    在今新疆叶城县东南叶尔羌河东岸黑恰道班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9: “可卡提达坂山口……又十里至黑黑子将杆,柴足草缺。”

  • 甘山

    又名大绀山。在今广东云浮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东安县:甘山“高七百余丈,周百余里。上有龙头潭,悬流如瀑布”。《清一统志·罗定州》:大绀山“在东安县(今云浮市)西北十五里。《旧志》:一名甘山

  • 中岳

    五岳之一。指今河南登封市北嵩山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嵩高为中岳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、《汉书·郊祀志》 均谓“中岳嵩高也”。金鹗《求古录·礼说》 指出:中岳之名,历代随帝都而移。尧都平阳(今山西临汾市西南

  • 新州场

    原名毋敛坝。即今贵州正安县北六十里新州镇。明万历四十八年 (1620) 真安州由今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旧城迁治于此。为与旧城相对应,故名新州。南明永历四年 (1650) 州治迁古凤山麓 (今凤仪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