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理

大理

①古国名。五代晋天福二年(937)段思平建。其王曾受宋封为“云南节度使”、“大理国王”。《南诏野史·段思平传》:“段思平诛杨民自立,晋天福二年即位,建都大理,号大理国,改元文德。”以大理为都城(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),以善阐(今云南昆明市)为附都。方国瑜《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》:“南诏世隆自称大礼国,后段思平称大理国,名号沿袭,惟用字不同,认为大理即大礼旧名者是也。”辖境约当今云南全省、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越南的部分地区。蒙古宪宗三年(1253),忽必烈灭大理,后改云南行中书省。

②宋大理国首府地区亦称大理。治所在阳苴咩城(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洱海周围地区,北起洱源县,南达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,东有宾川、祥云等县,西有云龙县。元改大理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神尾山

   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。《宋史· 河渠志四》: 宋元丰初,都水监丞范子渊议,“起巩县神尾山,至士家堤,筑大堤四十七里,以捍大河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北。北宋元丰二年(1079年)修清汴工程,自翠县

  • 垂幔滩

    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56永州: 垂幔滩 “水行百里,枕湘江之岸,峭壁倚空,不知几千仞。今遥望石壁,皆如帷幔之状。下有滩,谓之垂幔滩”。

  • 公山

    ①一名白鹿山。在今四川南江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7巴州:公山“在难江县南二里。不与诸山相连,四面状如公字,因名”。②在今云南永胜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顺州:公山“在治(今顺州乡西北州城)北七里

  • 坦山

    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一》: 坦山 “山形平坦,故名。土人呼为坛山,以旧有祷雨坛也”。

  • 溪南井

    在今四川万县市南。明正德 《夔州府志》卷3: “溪南井、长滩井俱在 (万) 县南百里。水可煮盐。”

  • 蓝家山

    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南五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庐江县有蓝家山。

  • 北河店

    又名河阳镇。即今河北定兴县南十里北河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定兴县图:南有北河店。

  • 吉阳矶

    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长江东岸吉阳。《新五代史·吴世家·杨行密传》:唐天复三年(903),田頵以宣州叛,行密召李神福以讨頵,頵遣其将王壇逆之。“行至吉阳矶,頵执神福子承鼎以招之,神福叱左右射之,遂败壇兵于

  • 威鲁堡

    在今山西左云县北四十里威鲁村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 威鲁堡 “在县东北。东至边墙三里,北至边墙二里。明嘉靖二十一年筑,周二里有奇。属助马路”。

  • 坦石桥镇

    又名坦直桥镇。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二十四里坦直镇。清光绪 《南汇县志》 卷1: 坦石桥镇“相传陆氏世居此,曾建大石桥,环而高,后圮,乃平之,遂呼为坦石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