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昌县

大昌县

①北周置,属蔚州。治所在今山西灵丘县南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
②北周改建昌县置,为永昌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大昌镇。后属建平郡。隋属巴东郡。唐属夔州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)属大宁监。南宋嘉定八年(1215)徙治水口监(今巫山县北下田乡北水口)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废入大宁州。明洪武十三年(1380)复置, 后废入大宁县。永乐初复置,属夔州府。《明史·庄烈帝纪》:崇祯十三年(1640),“张献忠陷大昌,总兵官张令战死”。即此。清康熙九年(1670)废入巫山县。


古县名。(1)北周置,治今山西省灵丘县南。属蔚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入灵丘县。(2)北周改泰昌县置,治今重庆市巫山县西北大昌镇。属永昌郡。隋属巴东郡。唐属夔州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徙治今巫溪县东大宁河东岸,属大宁监。南宋嘉定八年(1215年)徙治今巫山县大昌镇西北水口村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并入大宁州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复置,不久即废。永乐初复置,属夔州府。清康熙九年(1670年)又废,并入巫山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定廉县

    唐武德七年 (642) 改定廉戍置,属维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北一百十里上孟乡。《元和志》卷32定廉县: “因定廉水为名。” 贞观元年 (627)废。次年复置。开元二十八年 (740) 为奉州治。天宝元

  • 神明台 (臺)

    汉长安建章宫台榭之 一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《汉书·郊祀志》 卷下: 汉武帝时 “立神明台、井干楼,高五十丈,辇道相属焉”。师古注引 《汉宫阁疏》 云: “神明台高五十丈,上有九室,恒置九天道士百人。

  • 三旺里

    即今广西河池市西南三旺乡。元置三旺土州。明洪武初省入河池为三旺里。清设河池州同驻此。

  • 笮桥

    ①又名夷星桥、夷里桥、竺桥。战国时秦建。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南河上。《寰宇记》 卷72华阳县: 笮桥 “以竹索为之,因名”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: 永和三年 (348),桓温灭李氏成汉,“ (李) 势于是悉

  • 冯乘县

    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(一说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)。以冯水得名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冯水“出临贺郡冯乘县东北冯冈,其水导源冯溪,西北流,县以讬名焉”。三国吴属临贺郡。南朝宋

  • 朗溪

    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。自会同县流入县界,在托口入沅水。《元和志》卷30朗溪县: “在朗溪之侧,因为名。”

  • 黄梅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新蔡县置,属蕲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北大河镇东一里白花坂。《元和志》 卷27黄梅县: “因县北黄梅山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蕲春郡。唐属蕲州。元属蕲州路,徙治今黄梅县。明属蕲州

  • 林东塔

    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驻地林东镇。有南北二塔: 南塔位于镇南,为八角七檐空心砖塔; 北塔位于镇内,为五檐六角密檐式砖塔,俱为辽代建筑。

  • 唐兴州

    南宋置,属邕州右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西北唐兴。元属来远路。明初废。南宋置,治所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北唐兴。辖境相当今百色市西北一带。元属来安路。明初废。

  • 焦门山

    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南。清光绪 《广东图说》 卷1香山县: “焦门山又名求雨山,上有炮台,东临东莞县。” 清设把总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