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夏
①在我国西北部地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“九州之外,乃有八殥,亦方千里。……西北方曰大夏,曰海泽。”《吕氏春秋·适威》:“北至大夏,南至北户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 载琅邪刻石云:“六合之内,皇帝之土。西涉流沙,南尽北户,东有东海,北过大夏。”
②指今山西太原市一带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迁实沈于大夏,主参。”杜预注:“大夏,今晋阳县。”相传为夏墟所在,故名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禹凿龙门,通大夏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大夏,今并州晋阳及汾、绛等州是。昔高辛氏实沈居之,西近河。”
③即西夏。北宋宝元元年(1038),党项羌族首领李元昊称帝,国号大夏,史称西夏。
④中亚古国名。最早见于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。古希腊人称为巴克特里亚,主要指今中亚阿姆河以南,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。原始居民为伊朗人。在古波斯帝国、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及塞琉古帝国时代,大夏都是其所属的一个省。公元前255年,郡守狄奥多德宣告独立,建都蓝市城(今阿富汗巴里黑),最盛时领有北起阿姆河上游,南达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。后国土分裂,势衰。约公元前140年—前130年之间,大月氏渡过阿姆河,征服了大夏。先是以大夏为臣属,后灭大夏,占领了大夏的全部国土。西方记载称此后的大月氏为吐火罗人,他们居住的地区通称为吐火罗,但中国却长期仍称之为大月氏。
古地区名。(1)先秦时代对极北地区的泛称。《淮南子·墬形训》:“九州之外,乃有八殥,亦方千里。……西北方曰大夏,曰海泽。”《吕氏春秋·适威》:“北至大夏,南至北户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载琅邪刻石云:“六合之内,皇帝之土。西涉流沙,南尽北户,东有东海,北过大夏。”(2)今山西省太原市周围地区。《左传》昭公元年(前541年):“迁实沈于大夏,主参。”杜预注:“大夏,今晋阳县。”相传为夏墟所在,故称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禹凿龙门,通大夏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大夏,今并州晋阳及汾、绛等州是。昔高辛氏子实沈居之,西近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