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夏

大夏

①在我国西北部地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“九州之外,乃有八殥,亦方千里。……西北方曰大夏,曰海泽。”《吕氏春秋·适威》:“北至大夏,南至北户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 载琅邪刻石云:“六合之内,皇帝之土。西涉流沙,南尽北户,东有东海,北过大夏。”

②指今山西太原市一带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迁实沈于大夏,主参。”杜预注:“大夏,今晋阳县。”相传为夏墟所在,故名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禹凿龙门,通大夏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大夏,今并州晋阳及汾、绛等州是。昔高辛氏实沈居之,西近河。”

③即西夏。北宋宝元元年(1038),党项羌族首领李元昊称帝,国号大夏,史称西夏。

④中亚古国名。最早见于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。古希腊人称为巴克特里亚,主要指今中亚阿姆河以南,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。原始居民为伊朗人。在古波斯帝国、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及塞琉古帝国时代,大夏都是其所属的一个省。公元前255年,郡守狄奥多德宣告独立,建都蓝市城(今阿富汗巴里黑),最盛时领有北起阿姆河上游,南达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。后国土分裂,势衰。约公元前140年—前130年之间,大月氏渡过阿姆河,征服了大夏。先是以大夏为臣属,后灭大夏,占领了大夏的全部国土。西方记载称此后的大月氏为吐火罗人,他们居住的地区通称为吐火罗,但中国却长期仍称之为大月氏。


古地区名。(1)先秦时代对极北地区的泛称。《淮南子·墬形训》:“九州之外,乃有八殥,亦方千里。……西北方曰大夏,曰海泽。”《吕氏春秋·适威》:“北至大夏,南至北户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载琅邪刻石云:“六合之内,皇帝之土。西涉流沙,南尽北户,东有东海,北过大夏。”(2)今山西省太原市周围地区。《左传》昭公元年(前541年):“迁实沈于大夏,主参。”杜预注:“大夏,今晋阳县。”相传为夏墟所在,故称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禹凿龙门,通大夏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大夏,今并州晋阳及汾、绛等州是。昔高辛氏子实沈居之,西近河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里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于龙里长官司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龙里县。清康熙十一年(1672)改置龙里县。据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贵州卷:龙里卫“城南一里有龙架山,为卫之镇山。诗云:雨余翡翠香犹湿,

  • 百尺楼

    在汉魏洛阳城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西北金墉城的东北角。三国魏文帝时筑。三国魏文帝时筑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魏晋洛阳故城东北隅。

  • ?玛台 (臺)

    亦作固、 ��吗。 清置, 即今新疆皮山县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3和阗: ��玛台 “九十里至绰洛克腰台”。光绪二十八年 (

  • 东光县

    西汉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东光县东二十里。东汉为侯国。东魏为勃海郡治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移治今东光县东南三十里陶店。隋开皇三年(583)又移治后魏废勃海郡城(今东光县)。九年(589)为观州治

  • 皇城岛

    即今山东长岛县北隍城岛。《明史·河渠四》: “又有沙门、鼍矶、皇城等岛居其中,天设水递,止宿避风。惟皇城至旅顺二百里差远,得便风不半日可度也。”

  • 深沟堡

    明置,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北。《皇明职方地图》 中卷甘肃镇边图有深沟堡。清有把总。《清一统志·肃州》: 深沟堡 “在高台县镇夷城南二十里黑河南,西至盐池堡四十里”。

  • 梓亭寨

    宋置,在今浙江庆元县西平岭岗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庆元县: 梓亭寨 “在县西。宋置梓亭巡司。元因之。后废”。

  • 自在州

    明永乐七年(1409)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初在三万卫城(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)。永乐后徙治辽阳城内(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清废。明永乐七年(1409年)置,治今辽宁省开原市东北老城,后移治今辽阳市老城

  • 白朗故居

    在今河南宝丰县西南二十五里大刘村东北隅。白朗(1873—1914)字明心。1912年组织农民武装在此起义,反对北洋军阀统治。次年4月攻克禹县(今禹州市),提出“打富济贫”口号,进军鄂、豫、皖边境。19

  • 乐井

    在今四川乐山市南四十里竹根镇。民国时产盐,亚于黑白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