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阳路
亦名灵关路。唐、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一。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,溯宝兴河而上,经芦山县、宝兴县,一取今东河东北行越邛崃山至今理县;一取西河上越夹金山至小金县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贞元十七年 (801),奉诏九路出兵攻吐蕃。其中一道: “路惟明自灵关、夏阳攻逋租、偏松城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77: 雅州管吐蕃七部落,“吐蕃逋租城首领笼官马东煎等部落,在夏阳路安置”。
亦名灵关路。唐、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一。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,溯宝兴河而上,经芦山县、宝兴县,一取今东河东北行越邛崃山至今理县;一取西河上越夹金山至小金县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贞元十七年 (801),奉诏九路出兵攻吐蕃。其中一道: “路惟明自灵关、夏阳攻逋租、偏松城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77: 雅州管吐蕃七部落,“吐蕃逋租城首领笼官马东煎等部落,在夏阳路安置”。
①西晋太康中置,属幽州。治所在下洛县(北魏改名广宁县,今河北涿鹿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涿鹿县。北魏孝昌中废。②十六国西秦置,治所在今甘肃漳县西南五里。北魏景明三年(502)置鄣县为郡治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漳
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高州置,属湖广行中书省。治所在电白县 (今广东高州市东北长坡镇南旧城村)。大德八年 (1308) 移治茂名县 (今高州市),属海北海南道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高州、茂名、电白、
即今陕西淳化县东北南村乡安社村。西北革命根据地所置淳耀县曾徙治于此。
即今江苏丹徒市东北黄墟乡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丹阳县东北有 “黄墟镇”。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南部、京杭运河东岸。面积27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墟,人口 3000。 传说原名荒
在今湖南桂东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桂东县: 烟竹堡在 “县北五十里”。
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7巴州:十二峰在“难江县四十里。马盘湾巉岩耸秀,大小十二峰最为奇观。有客题诗云:插立翠峰屏十二,为君唤作小巫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南江县:小巫山在“县东北五十里
①秦始皇二年 (前245) 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尉氏县。西汉属陈留郡。西晋属陈留国。西晋末属陈留郡。北魏兴安元年 (452) 废。太安三年 (457) 复置。东魏天平元年 (534) 改属开封郡
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石柱子江口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宽甸县图:东南有石柱子。
又作哈仔难。即今台湾省宜兰县。清乾隆间范咸 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“ (自山朝社) 又上至蛤仔难诸社,深箐鸟道,至者鲜矣。” 清嘉庆十六年(1811) 于此设噶玛兰厅。光绪元年 (1875) 改为宜兰
在今北京市西北万寿山麓。原为帝王行宫苑囿。金贞元元年 (1153) 完颜亮设为行宫。明弘治七年 (1494) 在瓮山下修建圆静寺,正德年间又建好山园。清乾隆十五年 (1750) 改名清漪园。咸丰十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