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夏店镇

夏店镇

①即今山西襄垣县西南夏店镇。《清一统志 ·潞安府》 “东周镇” 条下: 夏店镇 “在县西三十里”。

②即今山东昌邑市东北二十里夏店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昌邑县有 “夏店马驿”。《清一统志 ·莱州府二》: 夏店马驿 “明初设,隆庆中裁”。


(1)在山西省襄垣县中南部。面积161.3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夏店,人口2800。以店名村。1949年属襄垣七区,1950年属三区。1954年建夏店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0年南邯乡、九庄乡并入。浊漳河西源流经本镇。产玉米、谷子、小麦等。盛产番茄、白菜、葡萄。有煤矿、焦化、化工、造纸等厂。自古以来为交通要道,太焦铁路、208国道经此。(2)在安徽省霍邱县南部、众夏分干渠北。面积85.8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夏店,人口 4050。 因夏姓最早在此开店建集得名。1950年建夏店乡,1958年成立冲锋公社,1983年复改夏店乡。1992年砖洪乡并入。2000年设镇。为县粮食产区之一。长花、夏固公路经此,有公路通长集接霍叶公路。(3)在山东省昌邑市中北部、潍河东岸。面积118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夏店,人口2000。元代立村,因村临古道,夏姓在此开店,故名。1950年属昌邑县第四区、第七区,1955年属东冢区、夏店区。1958年为红星、先进公社,后为东冢、夏店公社。1983年为夏店乡、下营镇、东冢乡,2001年下营镇、东冢乡、夏店乡合并设立夏店镇。潍河、蒲河流经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,盛产蔬菜、西瓜。产鲈鱼、卫鱼、黄姑鱼、子蟹、文蛤、毛虾等水产品,有海水养殖和盐业生产。有橡胶、砖瓦、服装、地毯、冷藏、水产品加工等厂。下小公路经此。设下营渔港和商港,为海上运输重要口岸。1939年秋中共昌潍中心县委在境内成立。(4)在湖北省大悟县南部。面积97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夏店,人口2390。以夏姓居多而名。1949年为礼山县五区。1955年为大悟县夏店乡。1957年属新城区。1958年属七一公社,1960年属新城区。1975年设夏店公社,1987年改置镇。地处大别山丘陵区。主产稻、小麦等,盛产花生、茶叶、油桐、木梓。有铸造、粮食加工、水泥预制、砂轮、机修等厂。宋长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望城山

    ①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临湘县: 望城山在 “县 (治今陆城镇) 南三十五里。下有泉,溉田千顷。山高峻,登之可望郡城”。②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清平县: 望

  • 至如县

    唐贞观元年(627)置,属荣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威远县西北(一说在今威远县东南)。八年(634)废入威远县。

  • 角斜场

    明置,属海陵监。在今江苏海安县东六十八里旧场乡。清雍正年间,因海潮泛滥,盐场迁今角斜镇。有盐大使驻此。

  • 白遂河

    即白河。在今北京市东北部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顺州:“有温榆河、白遂河。”

  • 上冶庄

    即今山东费县北四十里上冶镇。清光绪《费县志》村社图:县北有上冶社。

  • 班妃山

    一名班姬山。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四十里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2: 班妃山,“ 《图经》 云: 隋炀帝东征,于山上置班姬庙”。

  • 东卡伦街

    即卡伦街。今吉林九台市西南卡伦镇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6:长春府东“五十五里东卡伦镇,街东有雾海河渡口,通瓦铜沟及双庙子等路”。

  • 申王文村

    即今河北大城县东北十五里王文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大城县图:东北有申王文。

  • 鸿上关

    即常山关。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十里倒马关乡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 “滱水又东历鸿山,世谓是处为鸿头,疑即 《晋书地道记》 所谓鸿上关者也。”即“鸿上塞”、“常山关”。

  • 桂林王城

    一名靖江。在今广西桂林市中心,为明太祖朱元璋侄孙朱守谦靖王府城。明洪武五年(1372) 始建。有东、南、西、北四城门。城中有独秀峰。清顺治七年 (1650) 为定南王孔有德王府,九年 (1652) 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