壻水
又名听水、左谷水。即今陕西城固县西北湑水。源出听山,东流径城固县北,入汉水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左谷水出汉北,即壻水也……川有唐公祠。唐君字公房,成固人也,学道得仙……公房升仙之日,壻行未还,不获同阶云路,约以此川为居,言无繁霜蛟虎之患,其俗以为信然。因号为壻乡,故水亦即名焉。”
又名听水、左谷水。即今陕西城固县西北湑水。源出听山,东流径城固县北,入汉水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左谷水出汉北,即壻水也……川有唐公祠。唐君字公房,成固人也,学道得仙……公房升仙之日,壻行未还,不获同阶云路,约以此川为居,言无繁霜蛟虎之患,其俗以为信然。因号为壻乡,故水亦即名焉。”
①东汉改大成县置,属朔方郡。治所当在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古城梁村。东汉末废。②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)改平舒县置,属霸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大城县。清属顺天府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(1)
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安州置,治所在普安郡 (今四川剑阁县)。《寰宇记》 卷84剑州: “取郡邑更始为名。” 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县地。《周书·武帝纪》: 建德三年 (574) 冬十月,“始州
在今四川达川市西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9达州: 胜江亭在 “州西三里。郡守王蕃因读江州司马白居易寄通州司马元稹诗,有 ‘通州犹似胜江州’ 之句,因以名亭”。后废。
战国时魏邑。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十四里。《战国策·韩三》: 韩侈谓秦王,“进齐、宋之兵至首垣,远薄梁郭”。又 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赵肃侯七年 (前343),“公子刻攻魏首垣”。即此。秦置长垣县。古邑名。
又名蓼洲、軥洲。在今江西南昌市东湖百花洲西南南塘湾外。《水经·赣水注》:“赣水又径谷鹿洲,即蓼于洲也。旧作大艑处。”
即今海南省万宁县东北和乐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万州图: 东北有和乐市。
指今广西钦州市南一带海域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 “龙门”条引《府志》:“钦州之山,自东来者经佛子面、黄坡头至海,皆西向;自西来者,经天板口、大小头口至海,皆东向。两山对峙若门,中有石若砥柱,内潴巨浸曰
①在今江西高安县西南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36瑞州府:华阳水“在府城西南七十五里。源发新喻县界,入蜀江”。②在今陕西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褒城县:华阳水“源出牛头山,南流入沔水。今县西南七十里有铁炉
即今伊朗德黑兰南卡尚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 “柯伤”。
1912年改泰州置,属江苏淮扬道。治所即今江苏泰州市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49年迁治姜堰镇 (今姜堰市)。1994年改设姜堰市。旧县名。1912年改泰州置,治今江苏省泰州市区,1949年初城区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