墙头镇
即今浙江象山县西墙头镇。明嘉靖《象山县志》 卷2: 墙头在 “县西二十里,为四市”。
在浙江省象山县西北部、象山港南岸。面积87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墙头,人口2800。相传陈姓于南宋咸淳间择此居家,院内遍植以杏,故曰杏墙。里人见其家之大,故曰墙头。1951年为墙头乡,1961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7年置镇。产稻、毛竹、茶叶、柑橘等。有纺织、针织、印染、化工等厂。建有白墩港,为象山县重要海运吞吐口岸。有浅海养殖业。象西公路经此。
即今浙江象山县西墙头镇。明嘉靖《象山县志》 卷2: 墙头在 “县西二十里,为四市”。
在浙江省象山县西北部、象山港南岸。面积87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墙头,人口2800。相传陈姓于南宋咸淳间择此居家,院内遍植以杏,故曰杏墙。里人见其家之大,故曰墙头。1951年为墙头乡,1961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7年置镇。产稻、毛竹、茶叶、柑橘等。有纺织、针织、印染、化工等厂。建有白墩港,为象山县重要海运吞吐口岸。有浅海养殖业。象西公路经此。
明置,属固原卫。在今宁夏彭阳县北。
①唐武德元年 (618) 避李渊讳改金渊县置,属简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。宋乾德五年 (967) 为怀安军治。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废。②唐贞观六年 (632) 置,属羁縻冉州。治所在今
清乾隆年间建旗,属黑龙江将军。其后驻地在阿穆古朗 (今阿木古郎镇)。1945年划归兴安省。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属呼伦贝尔盟。1955年改称新巴尔虎左旗。
即蓩乡。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陕州》 “地肺山”条:“务乡在(灵宝)县西南三十里。”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北。东汉建武元年(25年)赤眉起义军西入弘农,李松与赤眉军战于此,松等大败,死者三万余人。
①西汉元始四年(4)置,治所在龙夷城(今青海海晏县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省青海湖东部和北部地带。新莽末废。②东汉建安中置,治所在居延县(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地。北魏废。③南朝宋
①西周初分封的诸侯国。嬴姓 (纪公以下始为己姓)。开国君主是兹舆期,建都计斤 (一作介根,今山东胶州市西南)。春秋初迁于莒 (今山东莒县)。有今山东安丘、诸城、沂水、莒县、日照等县市间地。公元前431
元代合普日、思摩二部置,属元江路。治所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明初废。元初改步日部置,治今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,属因远罗必甸司。明初废。
在今四川仪陇县西北。清同治《仪陇县志》卷2:大仪山“在县西北三十里。高踞群山之巅,矗立二千余丈”。
①北周天和间置,属龙涸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安宏乡。一说在今松潘县西。隋属汶山郡。唐废。②唐贞观元年(627)置,属羁縻崌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后废。③即江原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
《尚书·立政》:“三亳阪尹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155引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:“殷有三亳,二亳在梁国,一亳在河南谷熟,为南亳, 即殷都也;蒙为北亳,即景亳, 汤所盟地。偃师为西亳, 即盘庚所徙者。”就今地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