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垓下

垓下

又名垓下聚。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,沱河北岸。一说在今河南鹿邑县境。《史记· 项羽本纪》: 汉高帝五年 (前202),楚、汉两军在垓下决战,项羽大败。张守节 《正义》: “垓下是高冈绝岩,今犹高三四丈,其聚邑及堤在垓之侧,因取名焉。”


在今安徽省固镇县东北、沱河南岸。公元前202年,项羽被刘邦击溃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益褪河

    即今吉林辉南、海龙等县境之一统河,为辉发河支流。《金史·阿徒罕传》: “后与乌论石凖援照散城,阿徒罕请乘不备急击之,遂夜过益褪水,诘朝,大败之。”

  • 榆林河

    即今山西临县东北榆林沟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: 榆林河 “在临县北五里。源出黄云山下,西流入湫河”。

  • 安次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廊坊市西北古县村。东汉属广阳郡。三国魏属燕国。北魏属燕郡。隋属涿郡。唐属幽州, 武德四年(621)移治石梁城(今廊坊市东南), 贞观八年(634)又移治常道城(今廊坊市

  • 双河县

    1947年7月东北革命根据地由佛山县析置,治双河镇(今黑龙江嘉荫县西北双河镇)。1949年废。旧县名。东北解放区设。1947年由黑龙江省佛山县析置,治今嘉荫县双河镇。以镇名县。1949年撤销,仍并入佛

  • 雅鸿桥

    即今河北玉田县东南雅鸿桥镇。《清 一统志·遵化州》: 雅鸿桥 “在丰润县西四十三里,与玉田县接界,还乡河至此与梨河合。旧设管河县丞,本朝嘉庆十二年裁,改设主簿驻此”。

  • 匠门

    春秋时吴都东门。即今江苏苏州城之相门。《吴地记》:“匠门又名干将门……阖闾使干将于此铸剑”,故名。后省称将门,音变而为匠门。现已拆除。

  • 宜溪水

    即今湖南常宁县西之宜水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宜溪水 “出湘东郡之新宁县西南新平故县东……众川泻浪,共成一津,西北流,东岸山下有龙穴,宜水径其下,天旱则拥水注之,便有雨降,宜水又西北注于湘”。

  • 溠水

    一名伏恭河。在今湖北随州市西。《周礼·职方》: 河南曰豫州 “浸曰波、溠”。《左传》: 庄公四年 (前690),“令尹斗祁、莫敖屈重除道梁、溠”。《水经·涢水注》: “有溠水出 (随) 县西北黄山,南

  • 卓啰和南监军司

    简称卓罗监军司。西夏置,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南红城镇附近。元废。西夏置,置卓啰城(今甘肃永登县南)。元废。

  • 新奠堡

    明万历六年 (1578) 置,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37辽东都司“长奠堡” 条下: “宽奠北三十里曰新奠堡。” 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