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人桥镇
即今江苏吴县西南藏书镇 (善人桥)。明嘉靖 《吴县志》 卷4: 县西有善人桥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吴县西有善人桥市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吴县西有 “善人桥镇”。
即今江苏吴县西南藏书镇 (善人桥)。明嘉靖 《吴县志》 卷4: 县西有善人桥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吴县西有善人桥市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吴县西有 “善人桥镇”。
即今安徽歙县西十里郑村镇。清乾隆 《歙县志》 卷1 《都鄙》 有郑村。
1937年改富州县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富宁县。《富宁县地名志》: “以古富州、安宁州各取一字组合,命名为富宁县。”在云南省东南部,北、东、南三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。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
清康熙五十年(1711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巴彦温都尔东北。
1914年由北路道改置,属福建省。治南平县 (今福建南平市)。辖境约当今福建浦城、松溪、政和、建瓯、南平以西,建宁、泰宁、将乐、沙县、三明、永安、尤溪以北地区。1928年废。1914年6月由北路道改名
清光绪八年(1882)改五常堡置,属吉林将军。治所在欢喜岭(今黑龙江省五常市)。因有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五个城门,故取以为名。宣统元年(1909)升为五常府。清光绪八年(1882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五常
①在今江苏姜堰市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30泰州海陵县:“天目山,土山也。在县东六十里。山有双井相对,其水清洌,呼为天目山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40泰州:天目山“发运使蒋之奇于井中获金龙、玉璧三十六”。②一名浮
即西汉益都侯国故城。在今山东寿光市北二十里古城乡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百尺沟“西北流径北益都城也。汉武帝元朔二年,封菑川懿王子刘胡为侯国”。以在益都县城之北,故曰北益都城。
明洪武末置,属茶陵卫。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北。成化三年(1467)移治今汝城县。后废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年)置,治今湖南省汝城县。属茶陵卫。清康熙五年(1666年)废。
北宋置,属太康县。即今河南扶沟县东北四十八里崔桥乡。民国初置县佐于此。在河南省扶沟县东北部。面积96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崔桥,人口4800。原名徐集、九龙集,宋代崔姓在村西水上建桥,改
约在今四川西昌市境。明万历中,有安四儿者据此。《明史·李应祥传》: “土木安四儿者,居连昌城中,潜剽掠于外。至是知祸及,率党数百人走据虚郎沟”,为明军所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