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喀尔喀

喀尔喀

明、清蒙古部名。明代汉文文献译为 “罕哈”,清代译为 “喀尔喀”。明中叶,蒙古达延汗分其地为左、右翼各三万户,喀尔喀为左翼三万户之一,因地在哈剌哈河 (Qalqa) 流域而得名,封其子阿勒楚博罗特、格埒森札共领之。后阿勒楚博罗特子虎喇哈赤率部南迁至辽河流域,其五子分领五部 (五鄂托克,明人称为 “五大营”),为内喀尔喀。五部为翁吉剌特、扎鲁特、巴约特、巴林、乌济业特。明末,翁吉剌特、巴约特、乌济业特三部被并入察哈尔,余众或投明朝,或投后金 (被编入满洲八旗); 扎鲁特、巴林两部归降后金,从征有功,编为内扎萨克蒙古旗,清代属昭乌达盟。格埒森札七子留居故土,分领七鄂托克,分左、右翼,为外喀尔喀。明后期,其势力扩展至杭爱山地区,于是右翼居杭爱山,左翼居土拉河及其以东。格埒森札长子之曾孙、右翼长素巴弟,始号扎萨克图汗; 第三子之曾孙、左翼长衮布,始号土谢图汗; 第五子之孙硕垒居克鲁伦河,始号车臣汗。康熙二十七年 (1688),外喀尔喀三汗所部遭噶尔丹侵掠,皆投归清朝; 三十年,编为外扎萨克蒙古旗三十二个。三十六年,返回漠北。雍正间,从土谢图汗部中分出赛音诺颜部,遂为四部,各设一盟。至乾隆时,外扎萨克喀尔喀蒙古四盟属旗增至八十六个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阜新市

    1945年析阜新县置,属热河省。治所即今辽宁阜新市。1949年属辽西省。1954年划归辽宁省。在辽宁省西北部,北邻内蒙古自治区。面积1.04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551.9平方千米)。人口193.1万(市

  • 匈河

    亦作匈奴水。今蒙古国西南拜达里格河。《史记·骠骑将军列传》:武帝时,赵破奴“为匈河将军,攻胡至匈河水”。又《匈奴列传》:元鼎六年(前111),“汉又遣故从骠侯赵破奴万余骑出令居数千里,至匈河水而还”。

  • 苏州市

    1928年由吴县城区析置,属江苏省。治所即今江苏苏州市。1930年撤销,并入吴县。1949年5月解放后复置苏州市,属苏南行署区。1952年复属江苏省。简称苏,别称姑苏。在江苏省东南部,北濒长江,南越太

  • 白沙山寨

    在今广东德庆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德庆州:白沙山寨,“瑶砦也。《旧志》:州境诸山瑶寨凡百五十有奇,后割江南岸属罗定州,其在州境者以数十计”。

  • 焉耆道

    1920年由阿克苏道的焉耆、轮台、尉犁、婼羌、且末和迪化道的鄯善、吐鲁番置,属新疆省。治焉耆县 (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)。辖境约当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。1928年废。1920年4月由阿

  • 鲁郡

    ①西晋改鲁国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鲁县 (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曲阜、滕州、泗水等市县地。北齐改任城郡。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鲁州置,治所在瑕丘县(今山东兖州市东北)。辖境相当

  • 狼孟县

    西汉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即今山西阳曲县。西晋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以狼孟邑置,治今山西省阳曲县。汉、魏属太原郡,晋属太原国。北魏省。

  • 广富林镇

    本名皇甫林,后讹为广富林。亦作广福林。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十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“黄渡镇”条:“广富林市在县东南三十二里细林山南,亦华亭分界处也。”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青浦县:“广富林

  • 康二城镇

    即今河北武安市东南二十八里康二城镇。清乾隆 《武安县志》 卷3里社: 卢里有康二城。在河北省武安市东部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康二城,人口4750。原名康欲城,后以姓分为东、西两街,

  • 刺桐

    一作桐城。福建泉州市的别称。五代闽留从效重筑泉州城墙时,于城周环植刺桐,城因此得名。宋、元时回教旅行家东来,常以刺桐一名写入其旅行记载。《马可·波罗行纪》 亦以刺桐城称泉州。北宋仁宗天圣时,诗人吕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