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喀喇沁部

喀喇沁部

内蒙古卓索图盟二部之一。本明朵颜卫,首领为元初功臣、兀良哈部人折里麦的后裔。嘉靖以来,俺答汗弟老把都 (巴雅思哈勒) 统领的蒙古右翼喀喇沁 (明译哈剌嗔) 部从滦河上游向东扩展,朵颜卫大部分被其役属,遂相混合,亦号喀喇沁。一说折里麦七传至和通 (即明朵颜三卫都督花当) 时,始号所部曰喀喇沁。明末,和通六世孙苏布地 (即朵颜三卫都督、都指挥速不的) 偕弟、叔率部归附后金,先后编为三旗,属卓索图盟。天聪九年 (1635)置左、右翼二旗,授苏不地子固噜思齐布为扎萨克领右翼旗,牧地在围场 (今河北围场县) 以东至老哈河上游,当今内蒙古喀喇沁旗、宁城县全境及河北围场县、平泉县、辽宁建平县各一部分; 授苏不地族叔色稜为扎萨克领左翼旗,牧地在大凌河上游 (蒙古名傲木伦),约当今辽宁喀左、凌源、建昌县境。清康熙四十四年 (1705) 又析右翼旗东境置喀喇沁中旗,授苏不地弟万丹伟征曾孙格埒尔为扎萨克领之,牧地在老哈河上游,约当今内蒙古宁城县全境及河北平泉县、辽宁建平县各一部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关河

    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宁远卫:东关河“在城西六十里。自大宁境流入,上通六州河,南流入海”。

  • 骨罗山

   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一带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 永兴五年 (413) 六月,“西幸五原,校猎于骨罗山,获兽十万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北。北魏永兴五年(413年),拓跋氏在此狩猎。

  • 埕口

    即今山东无棣县东北埕口乡。民国 《无棣县志》 卷1: 埕口 “在县东北境九十里鬲津河东岸”。

  • 战井镇

    北宋置,属富顺监。在今四川富顺县东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7富顺监: “战井,监东四十里。”

  • 平地泉招垦局

    1921年由丰镇、凉城、兴和三县析置,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。治所即今内蒙古集宁市。1922年改为集宁县。

  • 利川县

    清雍正十三年(1735)置,属施南府。治所即今湖北利川市。光绪《利川县志》卷12:“利川,后周置盐水县。而县西南革井溪,旧亦有盐水。举利川者辄曰革井。”县以革井溪为名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

  • 鼓楼场

    即今四川西充县东北古楼镇。清光绪 《西充县志》 卷2: 鼓楼铺在 “县东四十里,交南部界五里”。

  • 岐周

    即西周。周族古公亶父因受戎狄威逼, 自豳(今陕西彬县)迁居岐山下周原(今陕西岐山县东北)。故称岐周。

  • 广野亭

    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北。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沛公“号郦食其为广野君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济宁州巨野县:“韦昭曰, 山阳有广野亭。”

  • 金龙口

    一名荆隆口。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二十里。河水自砥柱而下,至金龙口最为险隘,历代屡决。《明史·河渠志一》: 宣德十年 (1435) “浚金龙口”。即此。又称荆隆口。在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。黄河自龙门、砥柱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