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阳郡
十六国前秦皇始二年 (352) 置,治所在长陵城 (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里怡魏村附近)。北魏太和二十年 (496) 迁治池阳县 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二里),属雍州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咸阳市及泾阳、礼泉县地。北周建德中,移治石安县 (今咸阳市东北窑店镇北)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
十六国前秦苻坚置,治长陵城(今咸阳市东北高帝陵)。北魏太和二十年(496年)移治池阳县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咸阳市和泾阳县、礼泉县。属雍州。北周建德中移治石安县(今泾阳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
十六国前秦皇始二年 (352) 置,治所在长陵城 (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里怡魏村附近)。北魏太和二十年 (496) 迁治池阳县 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二里),属雍州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咸阳市及泾阳、礼泉县地。北周建德中,移治石安县 (今咸阳市东北窑店镇北)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
十六国前秦苻坚置,治长陵城(今咸阳市东北高帝陵)。北魏太和二十年(496年)移治池阳县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咸阳市和泾阳县、礼泉县。属雍州。北周建德中移治石安县(今泾阳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
又作百雁关。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一百里,河南、湖北二省交界处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0信阳军:黄岘关“今名九里关,在军南百里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俗称界牌关,又称黄岘关、百雁关。在河南省东南缘,罗山县城关镇西南与
亦作土白山、土日山。在今四川会理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:“东南有土田山, 产石碌。”《清一统志·宁远府》:土白山“在州东南三十里。产石绿,有三色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会无县东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绍兴府置,二十一年 (1284) 后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山阴、会稽二县(今浙江绍兴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浦阳江 (浦江县除外)、曹娥江流域和余姚、慈溪二市西部。至正二十六年
即雁门山。战国赵地,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十六年(前283),苏厉为齐遗赵王书曰,“反巠分、先俞于赵”。《正义》曰:“俞音戍。郭注云:‘西隃即雁门山也。’按:西、先声相近,盖陉山、
又名龟屿、鸡屿。即今福建厦门市西鸡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海澄县“云盖山”条下:圭屿“在海澄县东海中央,状如龟浮水面,俗呼龟屿。亦曰鸡屿”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圭屿,“天启二年,红夷(荷兰)巨舰
①秦始皇二十二年 (前225) 置,治所在睢阳县 (今河南商丘县南一里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: 师古曰: “以有砀山,故名砀郡。” 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、通许二县以东,永城县以北,山东曹县、嘉祥二县以南
元至元三十一年 (1294) 改散毛洞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。至正六年(1346) 改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。元至元三十一年(1294年)以散毛洞置,治今湖北省来凤县。属四川行省
元置,属新添葛蛮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二十里。明初废。
亦名黄浒水、黄虎川。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之洋溪河。《寰宇记》卷82通泉县: 黄浒水 “源从盐亭县东南,流入通泉县合涪江”。
在今山西平陆县南八里茅津村南,黄河北岸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解州平陆县: “有沙涧茅津渡巡检司。” 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