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龙
即龙城。亦名黄龙城、龙都。东晋咸康七年(341) 慕容皝筑,即今辽宁朝阳市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 (附阳裕传)》: “及迁都和龙,裕雅有巧思,皝所制城池宫閤,皆裕之规模。” 又 《冯跋载记》:慕容永 “灭,跋东徙和龙”。皆此。北魏太延二年(436) 攻克此城后,改置营州。
即龙城。亦名黄龙城、龙都。东晋咸康七年(341) 慕容皝筑,即今辽宁朝阳市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 (附阳裕传)》: “及迁都和龙,裕雅有巧思,皝所制城池宫閤,皆裕之规模。” 又 《冯跋载记》:慕容永 “灭,跋东徙和龙”。皆此。北魏太延二年(436) 攻克此城后,改置营州。
在今广东龙门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龙门县:天岭山“高千仞,为一邑之望,一名指天岭”。
①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江阴军:白龙山“在县南四十里。上有白龙洞”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一》:白龙山“在江阴县东南五十里。形如龟,俗呼龟山。上有白龙洞”。②在今浙江云和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
即文良港。又名龙门港。即今台湾澎湖县澎湖岛东龙门村。清设文良港汛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二月二十七日, 日舰先佯攻妈祖宫炮台,实从良文港登岸,清兵大败,即此。即今台湾省澎湖县东湖西乡龙门村。清光绪二
①在今湖北长阳县西南。《续通鉴》:元泰定三年(1326),“米峒蛮田先什用等结十二峒蛮寇长阳县,湖广行省遣九姓长官彭忽都不花招之”,即此。②即朱峒。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洛容县作“朱
即正洲隘。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镇舟镇(正州场)。清同治 《高县志》 卷6: 哨楼山“在正州。突兀高朗,登临四顾,群山在目。曩时镇雄夷猓相侵,居民于此建楼探哨,故名”。
1917年改盐井渡行政委员置,属云南省。治所在盐井渡 (今云南盐津县城南郊的老街)。民国《云南盐津县地志资料》: “按 ‘盐津’ 二字即盐井渡三字之义,特简而文雅。” 1931年县治稍北移至官田坝 (
①唐永徽二年(651)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北宋属茂州,治所在今茂县境。后废。②唐渤海置,为怀远府治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南高力城子废墟附近。辖境约当今黑龙江
亦作羯师国。在今巴基斯坦北部之奇特拉尔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天宝八年 (749),“吐火罗叶护失里怛伽罗遣使表称: 朅师王亲附吐蕃,因苦小勃律镇军,阻其粮道。臣思破凶徒,望发安西兵,以来岁正月至小勃律,
①在今江苏江都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扬州府:白塔河在“府东北六十里。南通扬子江,北抵运河,其水冬涸春泛, 民得灌溉之利。《河漕考》:宣德七年,陈瑄开白塔河,置新闸、潘家庄、大桥、江口四闸,令江南运
①即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新江镇北太坪街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翁源县图表:“太平水一名江镇水。源出县东北丫髻山,西南流经太平铺,油溪水自西北来注之。”②即今四川垫江县西南太平镇。清光绪《垫江县志》卷2: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