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和县

和县

1912年改和州置,属安徽安庆道。治所即今安徽和县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

在安徽省东部。属巢湖市。面积 1412 平方千米。人口65.1万。辖13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历阳镇。和县古称历阳,因“县南有历水”而得名。秦置历阳县,治今历阳镇,属九江郡。西汉为都尉治。东汉扬州刺史驻此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年)置和州,治历阳县(今和县)。明初省县入州,初属庐州府,后为直隶州。1912年废州为和县。1914年属安庆道,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巢湖专区,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。1959年与含山县合并为和含县。1961年撤销和含县,复为和县。1965年属巢湖专区,1971年属巢湖地区,1999年属巢湖市。地处长江沿江平原与江淮丘陵边缘结合地带。驷马诸山横亘在西北部,如方山海拔315米,为最高点,为长江与滁河分水岭。中及东南部为低平冲积平原。裕溪、滁河分列南北,为与无为、全椒二县界河。得胜河、姥下河、牛屯河皆顺地势横贯县境东入长江。长江由南向北流注。上有梁山,下有乌江,中有横江,均为东渡江东的著名古渡。驷马山引江工程为大型灌溉和航运工程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水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棉花、芝麻等,为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。产甜叶菊、姥半夏等药材。矿产有煤、铁、磷、白云石、石灰石等。工业有金刚石、水泥、造纸、砖瓦、醇酒、水泵、农药、胶合板等。芜湖长江大桥北端位于和县南境。淮南铁路横贯南境。巢宁公路横穿东西、全芜公路横穿南北。有连接长江两岸通往马鞍山的汽车轮渡。长江航运下通南京、上通芜湖等地。名胜古迹有龙潭洞、县猿人遗址、乌江霸王庙、唐刘禹锡陋室、明建文昌塔、西梁山、香泉温泉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新场

    北宋乾德五年 (967) 置,属新城县。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。淳化五年 (994) 升为昭德县。六年 (995) 改名南新县。北宋乾德五年(967年)置,在今浙江省富阳市西北。淳化五年(994年)升为昭

  • 閤川

    西藏古地名。约在今那曲县那曲镇,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野马驿……四百里至閤川驿。”

  • 迪口

    即今福建建瓯市东南迪口镇。清时建安县丞驻此。即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南迪口。清建安县丞驻此。

  • 神明台 (臺)

    汉长安建章宫台榭之 一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《汉书·郊祀志》 卷下: 汉武帝时 “立神明台、井干楼,高五十丈,辇道相属焉”。师古注引 《汉宫阁疏》 云: “神明台高五十丈,上有九室,恒置九天道士百人。

  • 文城县

    ①北齐改角城县置,为淮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古淮水与泗水交会处。北周改为临清县。②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耿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吉县西北四十五里古贤村。后属汾州。大业初属文城郡。唐武德元年(6

  • 径 (逕) 口

    即今广东新会市北棠下镇西南径口村。清道光 《新会县志》 卷5有径口汛。

  • 井镬山

    又名天灯山。在今四川井研县北二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井研县有“井镬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85井研县:井镬山“在县北二里。其山俯临井镬,因以为名”。

  • 槐树山

    在今四川绵阳市南。《周书·叱罗协传》:“时有五城郡氐酋赵杰雄等扇动新、潼、始三州民反叛,聚结二万余人,在州南三里,隔涪水,据槐林山,置栅拒守。” 即此。

  • 扎库塔城

    约在今吉林延吉、图们市境。明末属东海虎尔哈部,万历三十九年(1611)为努尔哈赤派兵攻克。约在今吉林省延吉、图们等市境。明末属东海虎尔哈部。万历三十九年(1611年)努尔哈赤派兵攻克此城。

  • 平鼻岭

    在今江西婺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婺源县:平鼻岭“在县北九十里。《志》云,浙源之大湾,与休宁接界。《闻见录》,平鼻岭、回岭、张公山及花桥, 皆休、婺往来通道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