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置,属海门卫。即今浙江台州市 (椒江区) 椒江北岸前所镇。清改寨,设都司守备。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建,治今浙江省临海市东南灵江北岸前所。属海门卫。约清顺治年间裁。
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二十七里。明洪武《无锡县志》:“西:富安乡十七都有张舍。”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无锡县西有“张舍镇。”在山东省平度市西北部。面积129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舍,人口
亦作羊圈关。在今四川通江县北大巴山下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通江县:“北有羊圈山巡检司。”清道光《通江县志》卷2:羊圈关“在治西北四百余里巴山中。下有旧巡检司。明嘉靖(世宗)中增置,治巴山下。久裁。……自
即今江苏如皋市东南林梓镇。清 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如皋县东南有林梓镇。在江苏省如皋市东部、通扬运河畔。面积59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林梓,人口 6500。古称高阳荡,明初因梓树成林,改今
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大江北岸三江营,隔江与圌山遥对,为江防要地。清康熙间曾设盐政同知于此,雍正间改三江营同知,设盐务道统领之。
谓黄河与洛水交汇处及附近之地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 “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。” 《正义》:“ 《世本》 云: ‘夏禹都阳城,避商均也。又都平阳,或在安邑,或在晋阳。’ 《帝王世纪》 云: ‘殷汤都亳,
在今甘肃武山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宁远县: 鲁班山口 “以在鲁班山下而名。……《志》 云: 县境鲁班山口而下,有石门、太阳及砚石硖,凡六隘”。
即土尔扈特西旗。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那家附近,后迁今青海刚察县北。
即褒谷南口。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魏延传》: 蜀汉建兴十二年 (234),魏延先至,“据南谷口”。杨仪等奉武侯之丧还,延迎击仪。延军皆散,仪遣马岱追斩之。
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西二里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下:“未至(归)州数里,曰叱滩,其崄又过东奔。土人云,黄魔神所为也。连接城下大滩曰人鲊瓮,很石横卧,据江十七八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74归州:人鲊瓮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