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江州
元元贞元年(1295)升吴江县置,属平江府。治所即今江苏吴江市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降为吴江县。
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吴江县置,治今江苏省吴江市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吴江市。属平江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复降为县。
元元贞元年(1295)升吴江县置,属平江府。治所即今江苏吴江市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降为吴江县。
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吴江县置,治今江苏省吴江市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吴江市。属平江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复降为县。
亦名白雾隘。在今湖南溆浦县北六十里。宋置驿。元废。《宋史·蛮夷一》:天禧二年(1018),“辰州都巡检使李守元率兵入白雾团”。即此。又称白雾隘。宋置驿,在今湖南省溆浦县北。元废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天禧
即今山东五莲县东北仁里。1948年五莲县人民政府迁驻于此。
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南。章水出其下,山南为南源,山北为北源。《山海经·海内东经》: “赣水出聂都山,东北注江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58南安府:聂都山 “在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。相传昔有聂姓者开都以居民,故名
古山名。又名柱子崓。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。金贞祐三年(1215年),红袄军首领刘二祖与金兵大战于此,被俘就义。
①北魏置,为谯州南谯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涡河北岸刘寨村,后移今蒙城县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为肥水县。②清同治三年 (1864) 置,属颍州府。治雉河集(即今安徽涡阳县)。民国初属安徽淮
明洪武五年(1372)改落邦札佐等处长官司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修文县东北札佐镇。崇祯三年(1630)改为敷勇卫。
春秋宋地,在今河南鹿邑县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年 (前563),“楚子囊、郑子耳伐宋,师于訾毋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南。《左传》襄公十年(前563年):“楚子囊、郑子耳伐宋,师于
即今四川剑阁县北剑门镇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》: 剑门驿 “在剑州东北六十里。本朝乾隆二十七年置驿丞”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又名遮虏平。在今山西五寨县西北三十里五王城。唐置遮虏军于此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符五年(878),沙陀李国昌 “与李克用合兵陷遮虏军,进击宁武及岢岚军”。
清置,属永福县。在今福建永泰县东。